辛弃疾的响马生涯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原字坦夫,改字幼安,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据《宋史?辛弃疾传》记载:1181年(淳熙八年),辛弃疾因言官弹劾落职,退居江西上饶的带湖,并取"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的意义,自号稼轩。他不仅是宋代杰出的爱国词人,而且是一位具有武略的爱国志士。

1140年,一个虎头虎脑的孩子降生在山东济南,这时,已是北宋覆亡的13年,此时的济南由金人统治。金人的野蛮民族的统治方式,汉人接受不了,且稍具爱国之心的汉人,从骨子里瞧不起没有开化的金人,始终与金人若即若离。面对这种状况,金人开始反思,改变政策,采取采取“以汉治汉”,极力拉拢统治区的汉人大户人家。辛家是世代官宦之家,金人当然不会放过。多次上门邀请辛家老大辛赞出来做官。

辛赞是辛弃疾的祖父,因为家庭人口多,财产也多,想和其他汉人一样南逃,又舍不得家业,于是接受了金人的任命,担任亳州谯县县令。辛弃疾因父文郁早亡,幼年即随祖父在谯县任所读书,并曾受业于亳州刘瞻。瞻能诗,在金曾任史馆编修,门生众多,其中最优秀者有辛弃疾及党怀英,二人才华相当,并称“辛党”。后党怀英在金贵显,辛弃疾走上了抗金的道路。在谯县时,辛赞因不忘家国,每逢闲暇,即带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并曾两次令其“随计吏抵燕山,谛观形势”,希望争取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美芹十论》)。1154年和1157年(绍兴二十四年及二十七年),辛弃疾两度赴燕京应考,就是受祖父之命所进行的两次实地考察。1161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济南的耿京聚众20万,以水泊梁山为根据地,举起抗金大旗。这一点,很像《水浒传》中的托塔天王晁盖。他这一举动,激发了汉人血脉中的民族分子,整个北方为之一震,投奔他的人日以千计。

绝大部分人认为辛弃疾是个文弱的词人,但他最早的身份却是山东响马,退一万步讲,也是个会填词的响马。

为什么说辛弃疾是个响马?有几个小故事,特别能说明问题。齐鲁燕赵“悲歌慷慨”的侠义风俗深深地影响了他。少年时代,辛弃疾就把十八般兵器练得纯熟,大刀耍得虎虎生风、长矛使得水泼不进、宝剑舞得密不透风,还拼命地读兵书,加上祖父的指点,进步很快。耿京起义的消息一传出,辛弃疾在济南附近的群山之中,组织2000多人的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宋词风月故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嗟余听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嗟余听鼓并收藏宋词风月故事最新章节二三一、占得东风第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