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王朱厚烨的求救血书和皇上赦免所有参与叛乱的皇室宗亲谋逆之罪的恩旨刊登于同一份邸报之上,明京城各部衙并天下各省府州县,朝野内外诸人闻之无不震惊莫名。少数机敏通达之人似乎猜到了什么,心中暗自惊惧不已,但妄测天心非人臣所敢为,他们也只能在心里嘀咕几句,却把话都烂在肚子里,虽至亲密友也不可道也,却都不得不佩服皇上的高明手腕。许多人则对皇上如此滥施天恩颇有微词,不过又一想,皇上连那些乱臣贼子都能容忍,赦免自己的同胞亲眷又算得了什么?反正挑头闹事的荆王朱厚纲、汉王朱厚憬等罪魁祸大概已遭天谴,死于自家收买的叛军之手,剩下的那些皇室宗亲也只是跟着瞎闹腾而已,不是日后还得宗人府逐一甄别吗?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确有谋逆祸国情事之人,只怕也难逃削爵论死或被终身圈禁的下场!

虽有天家无私事之说,但有建文年间方孝儒被诛灭十族那样血淋淋的先例在,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卷进帝王的家事之中,对如何处置窥测天位的皇室宗亲随意置喙。但是,皇上恩旨之中顺带的一句话――赦免何心隐与初幼嘉附逆之罪,准许他们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却在朝堂之上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这可不是那些朝臣闲极无聊,没事找事,要怪也只能怪朱厚?虑事不周。他把什么都想到了,却没有想到自己这道恩旨中貌似不起眼的一句话,在不经意间,侮辱了翰林院这个神圣的清望之地,玷污了庶吉士这个光荣的称号!

翰林院是什么地方?虽是一个清水衙门,并不掌握实际权力,但它却是科举考试金字塔的顶尖之地,天下读书种子、青年才俊汇聚于此,或读书修艺,与同好纵论诗文,钻研如何能写出西汉的文章、盛唐的诗句;或埋朝章国故,储才养望,以备日后为朝廷所大用。翰林院里那些名冠一时的饱学鸿儒,还有那浩若烟海的经史子集、典籍史册,为这些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十分宽松和悠闲的环境,更为他们的成长进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平台,从这里走出了大明王朝的一流文人和一流政治家,代代不息,不胜枚举。

庶吉士是什么人?虽没有品秩,二甲以上的新科进士经馆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读书储才,三年期满散馆之后才实授官职,成绩卓异者才能留在翰林院任编修等职,即被俗称的“点为翰林”,但因自英宗天顺二年起,国朝便定下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主管天下礼仪教化的南北两京礼部尚书、侍郎及吏部右侍郎更是非翰林不任。也就是说,新科进士自初入翰林院为庶吉士之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我欲扬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红尘俗世蒙面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红尘俗世蒙面人并收藏我欲扬明最新章节致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