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湖广武昌就是全国闻名的“火炉”之一。由于地势低洼,加之遍地的湖塘,一到六月暑天,武昌城就热的蒸笼一般。白日里来风来浪,虽然毒日头晒着,但躲在阴凉地里,倒也还能透口气儿。奇就奇在一到晚上,风都不知道死到哪里去了,一丝儿也不肯吹出来。整个儿一座城就不单单只是蒸笼,简直就成了刚刚时兴起来的冬令小吃――烤红薯的红炉铁桶。豪绅大户人家有凉台水榭,倒还能勉强熬过酷暑;穷门小户人家就那么大点蜗居之所,又堆积着许多杂物,本就拥挤不堪,三伏天窝在家里,摸什么物件儿都是滚烫得烧手。这样的天气,呆在家里还不把人给闷死!于是,等天黑定之后,家家户户就把竹制凉床搬出来,拿水泼过,就睡在大街上――不管怎么说,躺在街上乘凉,到底要比在屋子里舒服得多。多年下来相沿成俗,全城的市井小民乘凉露宿就成了武昌城夏日的一道奇特风景。男的打着赤膊,只穿一条大裤衩子;女的也只穿一件小褂,把一对浑圆玉臂露在外面,床挨床人挨人大街小巷睡得满满登登。摇着大蒲扇扯闲篇说笑话的;围拢在月亮地里下大棋的;拍蚊子把大肚皮拍得脆嘣脆嘣直响的;闻着邻床的臭汗听着震天响的呼噜声睁着眼睛数星星的;还有那些年轻少妇当众撩起衣襟露出**给孩子喂奶的……林林总总,都是武昌城里司空见惯的画面。身在其中,你若是讲求“非礼勿视”,除非把眼睛闭着,只当自己是个瞎子。

夏日天长,酉时许太阳才落山,街上仍是热浪滚滚,人们大多躲在各处阴凉之地纳凉避暑,除了巡逻的军士和做小买卖的生意人,只有时不时地走过几个行人。

“西瓜嘞,不沙不甜不要钱!”

“清凉解暑的酸梅汤――嘞!”

小贩的叫卖声悠悠忽忽,对于燥热得要冒烟的行人来说,这是一帖最具诱惑力的清凉剂。

果然,一个儒生服冠的年轻人闻声停住了脚步,站在树阴底下喊了一声:“卖酸梅汤的,过来!”

“好嘞!”小贩应声挑着担子赶了过来,随手递上了木瓢:“相公请用。”

那位儒生知道人人都在用这个木瓢从桶里舀酸梅汤喝,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丝厌恶之色,但天气实在太热,赶了半天的路,早就口渴难耐,他也就顾不得太多讲究,从小贩手中接过木瓢,伸到酸梅汤桶里满满舀了一瓢,咕咚咕咚一口气喝干,抹了抹唇边刚刚冒出的胡须上的水渍,掏了一把铜钱扔给了小贩。

显然那位儒生给的钱远远地多过了卖价,卖酸梅汤的小贩笑得嘴都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我欲扬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红尘俗世蒙面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红尘俗世蒙面人并收藏我欲扬明最新章节致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