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松江府城外吴淞江码头的江面上,正停泊着一条条千石大漕船,船上的帆都下了,密耸如林的桅杆上,巨大的灯笼高挂半空,白纱面上写着五个硕大的红字“应天巡抚署”,灯笼的下面还卷吊着一个两尺多长、盘龙绣凤的丝绸帖子,上面同样有四个隶书大字“奉旨赈灾”,连在一起就是“应天巡抚署奉旨赈灾”。

灾年地面,为防灾民抢粮,这些粮船都用铁链锁了,后面的船头咬着前面的船尾,停泊在离岸四丈开外的江面上;沿河还沾满了兵,护卫着唯一一条停靠在码头上的巨大官船。这条船的桅杆上同样悬挂着“应天巡抚署奉旨赈灾”的灯笼帖子,船头上却多了一只大灯笼,上面写着“应天粮道衙门”六个大字,看来这些粮船都是应天府粮道衙门的。

官场处处都要讲规矩,身为大明官员,时时也不会忘了摆出官家的架势,此刻那条官船的船头上,就摆出了一张大案,一位红袍、一位紫袍两位官员坐在大案后的椅子上,悠闲地品着茶,似乎全然没有看见,就在不远处的岸上,已经聚集了好几千的灾民,一双双饥渴的眼睛正紧盯着粮船上那堆积如山的粮包。

尽管那些灾民被粮道衙门押粮的兵挡着,但是,大灾之年,易子而食乃至父子相食比比皆是,区区百十来个兵士,怎能挡得住几千灾民?

若真是灾民闹起暴动来,这么点兵士当然是挡不住的。不过,那些灾民却都老老实实地跪在地上,身子伏得很低,只看见一排排密密麻麻的人头,只有跪在最前排的几位须眉皓然的老挺着身板,也因为他们每人头上都顶着一块木牌,上面用工楷写着“万岁皇恩”四个大字。

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竟然没有生骚动,只有低低的饮泣之声汇聚在一起,传到不远处的官船上,一位官员似乎被触动了,放下了手中的茶碗,站了起来,慨叹道:“富食前方丈,尤嫌不足;贫一勺入口,便可回生,是以正所谓知足常乐,古人诚不我欺也!”看他胸前的补服,竟是二品大员。

自成祖文皇帝迁都北京之后,在南京留下了除内阁之外的整套政府班底,虽然都是有职无权的闲差,但品秩却与北京政府一般高下,六部尚书、都察院都御史这样的二品大员也不鲜见。可是,嘉靖二十三年江南起了叛乱,几经乱兵洗劫,天街踏尽公卿骨,金陵一时王气散尽,随后朝廷又倾全国之力南下平叛,那些悠然自得地在南京莳花养鸟的尚书、都御史们不是死于乱兵之手,就是因为附逆倡乱被朝廷论罪惩处,远远地贬谪配到了海外。这几年里,朝廷除了重建了南京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我欲扬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红尘俗世蒙面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红尘俗世蒙面人并收藏我欲扬明最新章节致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