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7月,当东北战场随时有沦陷的危险时,迁移重工业基地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事实上,许多中小工厂早在战争开始时就搬迁了,大工厂的技术人员也有一半迁移到内地,留下的工厂只是为了满足东北战场补给需要而已。东北三省的石油、钢铁、煤炭、商品粮、铁路机车和汽车发动机产量都居全国第一位,沈阳兵工厂是中国最大的陆军装备生产基地,旅顺造船厂则是中国第二大海军舰艇制造基地。正是因为意识到了东北在中国工业中的首要地位,斯大林才会那么梦寐以求的想夺取它,他认为一旦东北陷落,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就会一落千丈,丧失抵抗的资本,只能妥协投降。

然而此后的历史发展证明斯大林的判断完全错误,因为中国的自然资源和工业基地分布实在太广泛,无论哪一块地区被攻占,都仍然不失为一个工业强国。东北固然拥有中国最大的钢铁和煤炭基地,但山西的煤炭和湖北、安徽、四川的铁矿也具有很高的产量,只要投入一定资金扩大生产,就可以弥补东北沦陷的损失。东北的商品粮和蔗糖、苎麻等经济作物产量的确在全国首屈一指,但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有更广阔的粮食产区和经济作物产区,而且中国内地的粮仓里还堆积着几千万吨粮食储备,足以供应几百万大军长期打下去。东北虽然拥有最大的陆军装备、海军舰艇、机车和汽车生产基地,但内地一样拥有成都、西安、北京、南京、太原等军火工业基地,以及上海、泉州、广州、三亚等船舶工业基地,至于机车和汽车生产则是每个大城市都能做到的事情。在苏军攻势无法达到的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江西等内地纵深省份,至少有1万家各种规模的轻重工业工厂,其中有能力生产轻武器的超过5000家,有能力生产坦克、重炮和飞机等技术装备的接近500家。况且,迁移到内地的东北工厂都是技术水平比较高的,他们带动了当地工厂的技术水平,使整个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迅速向极致发展,所谓的“战时经济繁荣”就要开始了。

1929-1933年,全世界都处在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阴影之下,中国受的损失相对较轻,但是经济增长率也出现了下滑,失业率居高不下,通货紧缩率很高,经济学家估计这种局面可能还要持续一两年。但是苏联的突然入侵,使中国工业企业不得不开足马力运转,政府的军火订单骤然增加,仅仅是1933年6月到9月的军费开支就超过1929到1932年的总和,所有工厂都在加班加点工作,几乎再也看不到闲散劳动力和闲置的设备了。为了在短时间内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共和国战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联合光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联合光子并收藏共和国战争最新章节精华书评选(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