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农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本分的农民。老刘念到五年级就准备不再念书了,因为村子里没有初中学校,要上初中就得翻过两座大山,到镇里去上学。老刘的命很好,六八年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有几个省城的高中生被分配到老刘的村子里来,村里头一次来了文化人,老支书舍不得让他们干体力活,就在大队部腾出一间屋子,把辍学在家的孩子召集到一起,由知青们给上课。知青们也不按课本授课,全凭自己的兴趣讲,知青们讲的最多的是文学,讲中国四大名著、讲高尔基、巴尔扎克、雨果,讲鲁迅、郭沫若,讲戏剧、散文、诗歌、也不管老刘们能不能听懂,他们则在前面尽兴地讲着。老刘渐渐地对文学产生了兴趣,他偷偷地在纸上写一些四句或八句的打油诗,被知青们发现了贴在大队部的墙报上,老刘对文学的兴趣更浓了,他每天都到知青们那里去借书看,听他们讲一些奇闻轶事,听他们弹琴、唱歌、吟诗、作画,老刘很崇拜他们,常常在想自己什么时候也能走出山里,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七十年代初期,村子里给了一个当兵的名额,老刘按出身根红苗壮、按条件能写会画(画板报插图),他幸运地被选送去当了兵。

那年的兵都被分到四平的一个炮团,老刘因为有特长,被团长留在团部当了通讯员。老刘受到激励更勤奋了,他不光写打油诗、出板报,还开始写通讯报道,短篇小说,偶尔在一些报刊杂志上发表一两篇,渐渐地老刘就成了团里小有名气的作家。

七十年代末,是一个文艺复兴的时代,人人崇尚文学创作,年轻人更是各个都是文学青年,搞文学创作蔚然成风。老刘的作品发表后,就经常收到编辑部转来的读者来信,老刘晚上拆开读者的信阅读时,心里就充满了男人的骄傲和自信。这些信大都是女孩子写的,有交友的、有倾诉爱慕之情的、有讨教写作方法的、也有请老刘帮忙发表作品的、这些信老刘看完便装在一个纸箱子里,还有一部分信是给作品提意见的,或探讨文学创作的,这些信老刘都会抽空回信,一来二去的,有几个就发展成了文友,大家互相交流创作心得、点评新作也交流思想和人生的感悟。其中有一个叫小雪的文友和老刘交往的最频繁,小雪几乎每周都能给老刘写来一封信,而老刘也总是在接到信后,第一时间便给她回信。

时间久了。老刘就从小雪的信中得知了一些她的情况。小雪比老刘小五岁,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在江西省吉安县文化馆当创作员。擅长写朦胧诗,有时也写点儿短篇小说。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生活本无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小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小静并收藏生活本无奈最新章节第九十五章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