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航档案失踪之谜

明宪宗成化九年,一个荫翳的下午,车驾郎中的府邸,刘大夏在自己的书房静坐不语,心事重重。[173]

因为,时隔四十年,终于又有人劝宪宗皇帝效仿明成祖故事,重下西洋了。而那个人,和郑和一样,也是一个太监:汪直。

当今皇帝朱见深曾经是一个才思敏捷的君主,虽然命运多舛,登基之路甚是坎坷,但他毕竟还是坐在皇位上,帝位稳如泰山,大明国泰民安。宪宗一即位,便平反了其父英宗遗留下来的诸多冤狱,又以德报怨地恢复了明代宗,那个曾废掉自己太子位的叔叔的帝号。一时间赢得称颂之声不断,朝政也颇清明。

不过好景不常,一件荒唐事逐渐浮出水面―――这个善画神像和牡丹、金瓶、梅竹菊的明朝第八代皇帝居然强烈地宠爱了一个比自己大17岁的宫女:万贵妃。明朝外戚乱政和宦官专权的局面便由此开始了

而这一切根源,都与他父皇明英宗的沉浮有关。不得不说,明英宗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皇帝。土木堡之变,堂堂一国之君,居然沦为了蒙古人的俘虏,这真是把老朱家的脸面都丢光了。后来,他被放了回来,再由俘虏变为被弟弟囚禁于南宫的太上皇。最后,在某些阴谋家的帮助下,他居然还能从他弟弟手中重夺回皇帝的宝座,这种种经历真让人跌破眼镜。

伴随着父皇的起浮,朱见深从太子变为废太子,再由废太子变为太子,可以说是命运多舛。正所谓患难见真情,朱见深始终认为:在自己被废去太子之位的那段辛酸的岁月里,依然一直陪伴自己身边的万贵妃才是自己可以依赖的人。而那个一手遮天的大太监汪直也是由于攀附上了这万贵妃,才得以官运亨通的。

现在,建议皇帝重下西洋的就是汪直,怎不令人焦虑……

汪直本是广西大藤峡的瑶人,成化初年官军镇压了广西爆的少数民族起义后,还是个小孩子的汪直被净身后送往宫中为奴。阉人的隐忍和心计端的是不可轻视啊,眼见今天的汪直如日中天,料想当年的郑和不也是如此吗?

刘大夏生于1436年,在他出生三年前,1433年4月,郑和病死在第七次下西洋的归途中,尸体海葬。他的副将王景弘将庞大的舰队带回中国,带回的只有郑和的靴帽和一绺头。不过,刘大厦身居朝廷多年,自然是见过郑和这位重臣的画像的。郑和原名马三保,这三保太监眉目分明,耳山过面,齿如编贝,体态魁伟,倒是显出精明能干的风范。不过细究其面目白净无须,既不像一般武将威武刚强,又颇与常人相异,莫非是身为太监所致?

在“靖难之役 中多立奇功,又被赐“郑 姓,想必文韬武略,内侍之中无出其右。时人多赞叹说:“大太监仪表堂堂器宇不凡,倒正合适做天朝上国的使节。

刘大夏或许也承认郑和是一个了不起的太监,但他对下西洋很是不以为然。他认为这类劳民伤财的海上仪仗,缘于成祖皇帝的好大喜功。而国家却不堪承受下西洋所带来的重荷,下西洋实为庶民的灾难。

刘大夏向来以“明习兵事,干练敢言 为人称道,现在,身为臣下,必须防止皇帝因头脑热而一时冲动了。

于是,他私自藏匿了保存在兵部的郑和下西洋的海图和其他资料。

果不出刘大厦所料,没过多久,皇帝就下诏到兵部索要那些资料,当时的兵部尚书项忠命人入库搜索。不过刘大人捷足先登,先下手为强,后人肯定是一无所获了。

为此,项大人火冒三丈,责问看管档案的小吏:库中案卷为何不翼而飞?

不想,站在一旁的刘大夏却说出了这样一番话来:“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此特一弊政,大臣所当谏也。旧案虽存,亦当煅之。

而且,刘大厦也不是光说不练,他马上伙同项忠上书皇帝,建议废止下西洋。重下西洋之事于是就此不了了之,中国人在创造了空前绝后的航海奇迹之后,忽然转过身去,背对大海了。而那些被刘大夏藏匿的郑和下西洋的海图和其他资料,也从此不知所终。

八年后,成化十七年(1481年),安南(今越南)侵老挝,兵败。那位权倾朝野的大太监汪直有乘机收复安南之意,要兵部找出以前安南的文牍。刘大夏故伎重演,再次将相关资料藏匿,不肯交出。他的理由是,“兵衅一开,西南糜烂 。

事实上,无论在当时抑或后世之人看来,刘大夏都堪称是一个无私无欲的人。他为官敢言而不畏死,亦不贪图安逸,73岁时遭人陷害被判配肃州,还豪言:“军,固当役也 。作为一个在政治改革和黄河治水方面颇有功勋的干国忠良,刘大夏离开京师时,“观者如堵,所在罢市,父老涕泣,士女携筐进菜食,有焚香密祷,愿大夏生还者 。

而刘大夏阻止宪宗重下西洋要冒的风险也许更大,因为就性格而言,宪宗皇帝绝对是个睚眦必报的人。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宪宗曾迫于大臣的压力而罢免了一个术士,从此对进谏的大臣耿耿于怀,密书相关的六十余人的姓名于内宫墙壁上,意欲寻机贬逐……

刘大夏卒于1516年。赠太保,谥忠宣。他辞世之际,想必认为藏匿甚至毁掉郑和下西洋的资料是大大的爱国之举,足以名垂青史,能够坦坦荡荡去见列祖列宗了。

他的一生始终坚持:民穷兵穷,不宜用兵……“度今上策,唯有守耳。

他不知道,历史正在他脚下拐弯。

他也许不应该受到责难。他代表着宣德以来的士大夫,他们的头脑中除了收缩政策,已无他物。而停滞,这恐怕才是明朝真正的精神。相形之下,朱棣、郑和一类的勇武豪迈、富于想象、充满激情倒是真正的另类了。

这也难怪,中国自古东临太平洋,北接荒芜人烟的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为喜马拉雅山,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之内生存,养成了国人含蓄内敛、保守中庸、消极忍耐的农耕性格。故历朝政府皆重农抑商,重伦理文采,轻科技实用。上至皇帝,下至群臣,皆以儒家这种中庸保守思想为主导。

以至于在古代的中国,没有人关心中国以外的事情,因为中国人只崇拜权力。当封建士大夫们都忙着争权夺利,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管中国之外的事?

况且中国古人一直坚信:中国就是天下。

天子受命于天,自然便统治了普天之下。一切已尽拥有,征服便是画蛇添足。况且在中国的边缘,在世界的角落,夷蛮之邦,化外之地,即使占据,又有何乐趣与价值可言?

直至数百年后,如果不是因为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国门,只怕他们现在还在做着君临万邦的白日梦。

二宝船回归后,停在何处?

关于郑和下西洋所乘坐的旗舰究竟有多大?由于明清两代之间的战火,相关的官方资料已然散失,时值今日,连能够证实远航和宝船的真实性的记录都少得可怜。所以各家说法不一,各持一词,实在是难分真伪。不过,比较权威的说法是:下西洋船队的旗舰,2ooo料的一等宝船,中军帐帅船名为“巨宗 ,全长44丈、宽18丈(合长138米、宽56米),史无前例……

如果这个说法是真的,那真是一条真正的海上霸王!

由于宝船太大,吃水太深,只能停在深海,不能靠港。当年,福建长乐太平港为了打造这艘“巨宗

◾喜欢看注海写的重生之海上霸主_那一片逝去的海吗?那就记住快小。说的域名kuaixs●cc◾(请来快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直接把木料运到深海去安装。就连郑和等人要上旗舰,也要先从岸边坐舢板,再换乘一艘浅水战船,又换乘到一艘中等战船,几经辗转,这才登上了停在深海处的巨无霸。

就是这一条巨无霸,经历了七下西洋的壮举。

433年,郑和病逝于海外。也就是那一年的某个盛夏的傍晚,远洋船队结束最后一次远航,缓缓地驶入江苏太仓刘家港,舰队永远停泊在那里。

终于到了嘉靖2年五月,由于宁波生日使争贡之役,给事中夏言,也就是后来那位位极人臣的夏辅,建议罢市舶,厉行海禁。嘉靖皇帝接受建议,下旨实行海禁。官府封锁沿海各港口,销毁出海船只,断绝海上交通。

从此,海禁实行了。福建长乐太平港,巨大的风帆和成堆的图纸不得不在晴空下燃烧,黑烟遮蔽了随后的中国历史。其余的宝船以及工匠则在湿润的空气中逐渐腐烂,在时间里失了踪迹。

而,那艘停泊在深海的巨无霸究竟能否逃脱被毁的命运?现已无人知晓。或许,在当时也没有人想知道。

但愿,它只是被人遗忘在茫茫大海的某一个角落,正等着后人去现,而不是被无情地摧毁掉。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重生之海上霸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注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注海并收藏重生之海上霸主最新章节第242章 族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