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英国『政府』的声名一发表,悬在徐杰等人心头的巨石终于落了下去。现在北洋水陆二师的官兵终于有时间坐下来好好总结前一段时间的经验教训了,介于水师除了震慑,就打了几发炮弹,所以,徐杰和随行的汉纳根则和张文宣等人一起探讨这次行动的得失。

总的来说,此次的扫街行动是十分成功的,毕竟受过专业训练的士兵加上占有绝对优势的武器镇压那些只会跟风打劫的家伙不胜都没有道理。但是暴『露』的问题还是很多的。而作为一线最高指挥的张文宣则深有感触。[]

“马肯辛式重机枪实在是太好用了。我北洋应该大量装备此类自动武器,就单纯反步兵来说,一挺马肯辛机枪比2门格林炮还好用,而且重量低可以较为方便的转移阵地。但是现在看来如果装备机枪的话,北洋原有军制将会被打破。毕竟一挺机枪需要7到10人『操』作运输。”张文宣说道。

“贵国的军制本身就不是十分合理,以营为基本单位,每个营名义上是500人,营下设4哨。每哨又有8队,这样一来每队兵只有十余人,考虑到不少营根本达不到满员,甚至有的营只有300多人,这样一来一队只有10人,而且即使是500人的满编营在战斗中也无法独当一面,在一条战线上营级单位过多,甚至是不同军的营级单位,这样一来战斗协作方面将有很大的漏洞。营级部队没有自动武器,以步枪为主,缺乏攻坚和抵挡对方人海战术的能力。炮兵编制过小,火炮以小口径速『射』炮为主,一旦面对对手以75mm行营炮为主的炮兵,这种小炮炮兵的生存能力堪忧。”汉纳根十分尽职的说道。

“最关键的是没有现代化的参谋和后勤保障体系,前者可以帮助指挥官更快的做出战役决策,而后者这是保证战斗力的关键。听说下乡平定暴『乱』的我大清陆师在最后一天都开始就地“征粮”了吧?弹『药』输送方面也存在很大漏洞,一方面是我们的士兵太浪费子弹(这个可以参考甲午平壤会战,清军子弹消耗量基本上是本子的3倍)。另一方面没有专门的单位负责弹『药』输送,没有统一的补给体系才是最重要的问题,据说北洋水师陆战队的弹『药』紧缺,陆师那里有弹『药』,但是死活不给。这对战斗来说相当不利。“徐杰则把重点放在了参谋和后勤,毕竟这两样可是当年普鲁士搞定法国的关键法宝,前者让德国军队做出最快最准的决定,而后者则在短时间内支撑几十万大军战斗。甲午之华夏新史115

“张某对此不甚了解,汉纳根先生和徐大人来自海外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甲午之华夏新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终极侧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终极侧位并收藏甲午之华夏新史最新章节完本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