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战略定下来,那么剩下的就是关于徐杰此次出行的事了。徐杰走了,但是以前向慈禧许下的承诺还在,天津机械局的事情还要继续下去。这武装1万人的军火可不是说生产就能生产出来的,而徐杰一旦离开,天津机械局的总监肯定就不是他徐某人了,而眼下又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学生倒是有个主意,不如在意大利设一个天津机械局的分厂如何?新式的机枪,迫击炮等新式武器在意大利生产。”徐杰回答道。[]

“济世啊,看来你还是对北洋的老人不放心啊。”李鸿章苦笑道。徐杰的主意其实还是想不受北洋现有体制的约束来发展军工,到了国外,人事财务都是他徐杰说了算,就算北洋的老人们想把自己的子弟塞进去也没办法啊。怎么着?那些不学无术的家伙连外语都不会,就想去洋人那边混?不是开玩笑吗?另外一方面就是北洋的反间谍工作实在是太差了,几天后,当张文宣把荣成湾的调查结果提交李鸿章后,李鸿章也开始对日本的那些细作们予以了高度的关注,也开始明白为啥自己的宝贝徒弟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出反间谍工作的重要『性』。

“而且将部分工厂设在意大利,可以充分利用欧洲的上游产业提供的零件。节省损耗。技工招募等工作也方便进行,而且设计局和生产厂都在一起,也方便交流。”徐杰没有正面回答李鸿章的话,而是继续陈述在外国设厂的好处,反正老李已经明白了自己所想,解释过多没有意义的。

“那除了工厂,人员培训是不是也打算在国外?”见徐杰不正面回答,李鸿章有些懊恼的问道。甲午之华夏新史130

“这炮兵,工兵,指挥人员以及水师人员等技术『性』或者中层军官,还是很有必要在欧洲各国相应学校进行深造的。既然我北洋陆师打算脱胎换骨,向洋人学习,为何就不能彻底一些?旧式的湘淮军有了洋枪洋炮不还是在对外作战中表现不佳吗?与其这样,倒不如大破大立。”徐杰低声道。

“大破大立?说的容易啊,不过这大破大立之后的北洋还是淮系的北洋吗?”李鸿章厉声道,这徐杰的意思他很清楚,想方设法把老人架空,用新人,老李同意用新人,但是他不同意架空老人。

“这旧军体系已经形成,不宜变动,而这新军倒是可以按照济世的说法试上一试。”张佩纶说道。在他看来,这旧军想改变绝对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事,而且从内心深处,他也确实认为旧式军队战斗力有限,所以张佩纶决定来个折中,新军采用徐杰的全套西化的办法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甲午之华夏新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终极侧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终极侧位并收藏甲午之华夏新史最新章节完本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