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由()提供免费阅读!

就在利涅维奇正在考虑是继续打下去还是选择撤退的时候,就在前线的俄军进退维谷后方一片混乱的时候,就在蔡锷一直盘算着彭毅的主力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到位的时候。173从战车的西北方向传来的隆隆炮声彻底打破了战场上的平衡。“是6寸重加农炮!”如同重锤凿击地面的声音越来越近,炮弹带着死神的呼啸向着俄军主力部队集结地域飞去,而在空中,还有两艘飞艇!而这一切都预示着一个事实,那就是彭毅率领的主力部队终于到了!

蔡锷因为指挥主力抵御俄国装甲集群的进攻,所以并没能第一时间联系将情报送给彭毅,但是因为蔡锷前期的一系列行动大大拖延了俄军的进攻步伐,所以以至于当彭毅的前锋部队到达指定位置准备包抄的时候,发现蔡锷居然在主动攻击俄军,随后俄军大转向向着位于右翼的蔡锷旅发动进攻。本来此时的彭毅已经可以投入一部分部队了,不过为了能尽可能的确保优势,彭毅还是忍住了,直到蔡锷打出了最后一张牌,将俄军的部署彻底扰乱后,彭毅才最终投入战斗!

对于彭毅这种打法,后世在华夏陆军中还产生了一些争论,一方面有人认为彭毅在蔡锷旅打到油尽灯枯的时候,损失了大量的技术装备和人员后才投入战斗这是一种对友军极不负责任的态度,甚至有人说这在华夏陆军中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毕竟无论是北洋时代还是之前的战斗。都没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而另一批人则认为彭毅的做法没错,在最恰当的时候投入决定性的力量是最好的,如果不是蔡锷彻底打乱了利涅维奇的部署。面对有防备的敌人,彭毅的主力部队损失一定会增加不少。为了战斗的胜利这样做无可厚非,以小到牺牲换取更大的胜利而已。这样的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而作为当事人的彭毅和蔡锷却并没有太多表态。有很多事情理性和感性是冲突的。直到一天,蔡锷在一个高级军官的聚会中说出如果他是彭毅的话,也会这样做的话,才最终结束了这场争论。战争是要流血的。有的时候铁血就代表胜利和效率!

虽然发起进攻的时间晚了,但是彭毅的准备还是相当充分的,别的不说6寸重炮就被彭毅拆成三大件送到了前线!这些火炮本来是打算交给马玉昆的。173结果因为运输能力有限,所以就暂时放在彭毅这里,再加上时间变得充裕起来,而俄国人也有107mm加农炮这样的大家伙。所以为了增强火力。彭毅将这些重炮一部分搬到了战场。除了装备之外,彭毅的部队包抄的也十分到位,他的部队已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甲午之华夏新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终极侧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终极侧位并收藏甲午之华夏新史最新章节完本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