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竟然写了三十万字了,这还是我这个笔者第一次写这么多字。[173]剧情到这里,云贵川桂四地基本已定,而后三年就是憋内功,对外发展的时期,所以这里还是要把一些遗漏的事情给说明一下。

首先是平定这四地感觉上非常容易,其实这还真不是我这个作者乱编的。在永历帝被吴三桂杀害以后,云贵两省实际上并不平静。例如我在写入云南时,一些土司拥立黔国公沐天波的孙子起事,就是真实事件。我只是把时间提前了而已。至于水西,那更是差点要了吴三桂命的地方。

❙喜欢看粉蒸大馒头写的南明复兴_新卷开始前要说的话吗?那就记住快▵小说的域名kuaixs◕cc❙(请来快▵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不过在文中处理这些土司的时候,我真心的觉得很难详细的描写他们。例如安坤,虽然历史上起兵反清,然而却不是因为什么心怀忠义,他纯粹是因为受到皮熊的教唆,加上对权力的渴望。若真是为了忠义,那么当初清军入黔之时,他何必与皮熊一起主动找到吴三桂投降。

除了他以外,在平定三藩之乱时赫赫有名的张勇,在顺治二年,阿济格攻九江时,主动找到清军投降。更别说文中已然出现的于文龙,他可是主动跑去北京投清的。

每当看到这里,真的认为明非亡于清、亡于顺,而真是亡在自己手上了。

永历时期,忠心者多,有能者多。既忠心又有能的人也多。可是忠心的人老是要干一些亲者痛,仇者快的事,例如何腾蛟,又如忙着拒绝封孙可望秦王的那些大臣们。而有能者老是要把自己的小算盘打的溜圆,生怕给了别人一丁点好处。如重新反正的李成栋,又如与李定国约定会师广东,到头来却按兵不动的郑成功。还有那些清兵压境,还忙着党争内讧打‘虎’的大臣们。

既有能又忠心的,对不起,要么去教书,要么云游,再或者出海去吧。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大明的朝臣们,选了一位只会逃跑的皇帝。

说说四川,其实笔者我就是四川人,当时四川人口奇少,这是不争的事实,要不然也不会有后来的湖广填四川。不过关于当时四川人口的记载、资料,极度缺乏,因此我只好选择大至五十万人口这个数。毕竟四川人口最少的时候,是三藩之乱以后,因为那时四川也是战场。

此外,讨论区中关于四川大屠杀的讨论,都认为四川大屠杀主要是清兵干得。然而根据《南明史》的记载,事实上1647年左右清军仅仅是先锋进入了遵义以及扫平了川东,因此屠杀也主要发生在保宁至重庆一带。然而这时四川陷入了军阀割据混战的态势,在这个时期里,真正隶属于满清的兵力,仅仅是李国英和降将王遵坦部,而且分守四川。两人兵力异常薄弱,轻易的被南明将领给赶回了保宁。可是这些南明将领中,真正是四川本地人的,就只有一个杨展手下有兵,而且也只有他定下“养民御敌”之策,因此在他驻守嘉定州一年,就让当地能自给自足。可是好景不长,仅仅一年后的1648年开始,四川南部和川西,南明军下的各将领开始了大规模的自相残杀,杨展也在1649年被袁韬、武大定所杀,成果也被这些军阀所窃取。

这样的自相残杀一直持续到刘文秀被封为蜀王,并重新率兵入川才稍微截止,而后才是清军重新入川,与南明军在川中作战。不过这时,仅余的川西川南的破坏不大的州县,几乎全部损失于内耗之中。要知道刘文秀率领的兵力,可是从云南贵州带来的大西军余部。

至于张献忠屠川,多是出自投靠满清文人之手,根本就不足以信。说其跟李自成一样追赃助饷还差不多,不分男女老幼的大规模屠城绝不可能,这从大西军余部经营滇黔就看的出来,一群强盗是改不了本分的。

行了,就说到这里,这一卷大概还有十来章就要结束了,后面三年基调已定,这个时代,泱泱中华,一样不能脱离于世界之外。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南明复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粉蒸大馒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粉蒸大馒头并收藏南明复兴最新章节13.伏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