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首次关注高山城,觉得这里的地名有点乱:旧高山,高山,新高山,且涉及到大同市南郊区、大同市左云县俩行政归属地。就按照这三个名字在历史上的出现顺序说说这些事情吧。先说说旧高山。

初次感性接触旧高山,是在从左云县到大同市区的109国道上。飞驰的汽车里偶然发现正在一个巨大的土夯城堡中斜插着穿越,车窗两边就是土墙。城堡规模宏大,站在高处远望,城墙多处豁口,残高4到6米不等,但是仍能看出城堡为规则的正方形。整个城堡都在一个地形相对平缓的地区,堡的中间有一大块相对突出的隆起,但是堡墙内外并无强烈的高度对比。这个城堡并不冷清,109国道将四边形的西北角切出了一个三角形,公路这边的三角形里有着新旧对比悬殊的住房,新的是二三层的小洋楼,旧的则是城墙上掏挖出来的窑洞,自然好久不住人了。公路那边面积巨大,有好几家煤场,堆积着数不清的原煤,出入通道就是城堡墙的豁口,众多的运输车辆频繁地来来往往,灰尘很多,都是黑的。

这就是明朝早期的“高山卫”城。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此地置了一只边防军,称“高山卫”,并为之修筑庞大的卫城,修了17年才修成。城垣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30米,底宽10米,高9米多,东西南北四面均开有城门,但是并无砖包。修好没几年,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作为军事建制的高山卫离开了这个卫城,改驻扎阳和卫所在的阳和城(即今大同市阳高县,“阳高”这个名字的来历即是阳和与高山的合成)。“旧高山”三个字作为一个地名,在明朝万历年间的文献中就开始出现了,《三云筹俎考》第三卷的《险隘考》中所标注的《大同左卫道所辖北西路参将分属图》中,就在“高山城”的左边明确图示出了“旧高山城”,可见即使是驻军首脑机关“高山卫”向东迁移走了,该城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仍然有重兵把守,并且在随后的五百多年里,这里一直是个人烟稠密的地方。

后人所说的“高山城”,但并非指上文所叙的地方,而是在旧高山城东边二十多公里处的另外一个军事堡垒。《三云筹俎考》记载,高山城为明朝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建置,嘉靖十四(公元1535年)年改建,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砖包,该城周长4里3分,高3丈5尺,东至云冈30里,北至破虏35里,西至云西30里,南至小村儿15里。内驻守备、把总各一员及卫所镇抚等官员,有军士1224名,马骡770匹。从这些数据来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明朝大同那些事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大同刘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同刘媛并收藏明朝大同那些事儿最新章节第二十一节 凤凰城的两个犄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