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公孙康召来诸葛亮,对他说我家愿降,但必须请是使君上奏朝廷,先应允三个条件。本小说手机移动端首发地址:孔明道区区洗耳恭听,公孙康于是扳着手指,面沉似水地逐一解说道:

“其一,斩逄纪以祭先考;其二,赦吾父子之罪;其三,允某袭爵,并任平州刺史。若应允时,康即开城迎大军以入。”

诸葛亮闻言,不禁冷笑一声:“公子固执如斯,恕难从命——告辞!”

公孙康这三项条件提出来,明显是没有归降的诚意了。你说要斩逄纪也好,要朝廷明赦公孙父子之罪也罢,虽说是勋未必就肯答应,终究“漫天要价,就地还钱”,还可以继续谈判嘛。问题他还要求继任为平州刺史,仍然想留在辽东——那耗费无数粮秣物资,大军拼死来攻,究竟是为的什么?光把州牧降一等为刺史就算谢罪了吗?焉有是理!

诸葛亮临来前,是勋给他开出的条件是,可以保证公孙父子的人身安全,不使就戮,只要他们老实投降,前往许都谢罪,或许连爵位都可保全——官职另说,派出去掌管地方,那更是想都别想。

所以公孙康提这三项尤其是第三项条件出来,那就是委婉地表示:吾等不降,且来战吧。诸葛亮知道对方既然拿定了主意,再劝说也毫无意义,因此愤然辞去,返回首山山麓的大营去向是勋禀报。

当下把出使的经过一说,是勋还没反应过来,逄纪先一拍双掌:“公孙欲遁矣!”小子想逃!

为什么会做出此等判断来呢?逄纪接着解释,倘若公孙康妄图固守襄平城。以待时局变化,他就必须最大限度地鼓舞和调动城内民心,断不会泄露公孙度已死之事——公孙度久镇辽东,威望素著,他在这个节骨眼上翘了辫子。必将影响城内的民心士气哪,那还怎么驱之守城啊?公孙康所以不肯隐瞒此事,唯一的用意便是:尽快确定自己公孙氏家主,同时也是辽东之主的地位。

倘若公孙康有意投降,并无守城之志,那么即刻为父发丧。还在可以理解的范围内。然而听孔明转述公孙康所提的条件,分明不愿降嘛,不愿降而又不可守,那他便只有弃城逃亡一种可能性啦。

放弃根本,亡命而走。人心必散,所以要先确定了公孙康的家主地位,尚可望在小范围内笼络住部分亲信。

逄纪这么一解释,是勋立刻就听懂了,旁边诸葛亮也说:“吾意亦如此也。173而康不即推拒,却诡言召群僚商议者,为惑我也。”他假模假式让我多等一个晚上,说要召集部下商议。其实是让咱们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汉魏文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赤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赤军并收藏汉魏文魁最新章节是勋别传(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