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诬杀孔融,及所言“积毁销骨”语,给是勋的触动非常之大。他一心想要维系自己的好名声,认为只有声名不堕,才能牢牢地立足于士林之中、官场之上,也才能顺利地贩卖自家的理念、施行自家的政策。可是曹操一句话,就把这个美梦给打破了——“斯名之好恶,不在孤一念之间乎?”

自己由一介布衣,八百石的普通家世(从是仪论),得以一跃而成为曹氏重臣,固然因为姻戚之亲,也靠着才能和功绩,但若无声名相衬,还真未必能够走到这一步。可是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再执著于那些浮云般的虚名,貌似也没有太大意义啦。

所以周不疑劝是勋不要亲自前去劝说天子禅让,恐怕有损令名,是勋不禁淡淡一笑:“吾今不敢再好名也。孔文举得无令名耶?为童子即有通家之美谈,与李元礼(李膺)友,少年留舍张俭,由是显名。昔吾从大父(是仪)事之,乃云关东贤二千石,无过孔公也。然而一朝沦丧……”

说到这儿,突然定住了,捻着胡须,若有所思。周不疑等了一会儿,不见是勋继续开口,乃诘问道:“孔文举名即毁于当时,必然显扬后世。先生曾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即今谤之不可逃,愚意著于汗青,必能辩诬也。”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其实这话不是是勋说的。而出自魏明帝时代的文学家李康之《运命论》,不过是勋琢磨着,这会儿魏文帝都还没有呢,况明帝乎?李康生卒年不载于史,说不定这会儿都还在娘胎里呢。我抄他一抄,又有何不可?

整篇《运命论》,是勋前世也仅仅读过一两遍而已,还真背不下来,但“木秀于林”这句话却牢牢记在心中,可见其文辞多么优雅。譬喻多么得当,意味又多么迥长了。周不疑也正因此而得熟记,当场背诵出来,跟是勋说,凡高洁之士。必受人谤,这是逃不了的——比方说屈原——可是千百年后,史册煌煌,终究可以给扳正过来啊。

所以说,您可以不考虑今时的声名——除非曹操亲自下手,要不然以您的声望,当世还真没几个人敢于恶言诽谤,而就算诽谤了。也没人信,反罹其祸,比方说陈祎、魏讽——但您不能不考虑身后之名啊。“若说天子。恐后史将以奸臣目之。”

是勋这才回过神来,却仍然摆手:“元直,苟利国家,忠奸何足道也。况史之所载,即为信乎?史迁云殷纣智足拒谏,言足饰非。好酒淫乐,嬖于妇人。醢九侯而脯鄂侯,杀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汉魏文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赤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赤军并收藏汉魏文魁最新章节是勋别传(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