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入关之时,前后共有二十三万大军,其中真正的八旗精锐就有十二万人,其余的则包括了辽东汉军、锡箔部、蒙古诸部、哈萨克、明阿特、达翰尔、鄂伦春、鄂温克各部族的仆从兵马,此后随着战事规模的扩大和战线的拓展,又陆续从关外抽调了数万兵马入关,但即便是如此依然不能满足战事的需要。173到了顺治皇帝登基之后,迫不得已开始组建绿营,同时颁布诏令,言明“有愿入满洲者,即入旗内”,大批选拔汉人将官和骁勇士卒进入满洲八旗,兵力匮乏可见一斑。

在调集军队大举入关的同时,满清也从关外掉级满汉各族百姓充实关内,只不过由于关外的战事爆发和关内形势的逐渐严峻,最后才不得不停止下来,到了清廷不得不从京师撤离的时候,实际上迁入关内的关外百姓已经达到了四十余万人。

而此次多尔衮在京师大变之后,仓促决定北返,便是将这数十万各部族的百姓全部放弃,丢给了明军处置。甚至是将领、官员的家眷也有很多都留在了京师,在他看来,这也是不得已的办法,老弱妇孺和百姓留在军中,只能拖慢大军的行进速度,为了能给八旗保存一些种子,他也不得不壮士断臂。

北返的清军共计有十万之众,除了皇太极、顺治的嫔妃后宫女眷,其余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男丁。多尔衮当初立下的标准,“从十五岁到五十五岁的男丁一律从军”,实际上执行起来却是不得不突破了这个界限,清军中随处可见十一二岁的少年和将近六十岁的老汉,这些人已经被强征入伍,即便是战力可以忽略不计。但至少可以当做炮灰来使用,为真正的精锐争取生存的空间。

撤出京师之后两天,各部族的兵马已经纷纷离散。其中也包括了与满清休戚相关的蒙古科尔沁部以及漠南蒙古的各部,他们已经对清军失去了所有的信心。再者说,如今的蒙古草原也是处处烽烟,他们心中还在挂念着自己的族人和地盘,因此迫不及待的离开了清军,火速向北方草原撤退。

离开京师的第五天,清军人数骤减到八万人。随军的粮草也消耗殆尽,沿途清军还控制的城池也无法供给这么一支规模大军的日常消耗,各地的民军更是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频频突袭小队的清军人马,清军士卒为此叫苦不迭。

随同清军一起撤退的还有原崇祯朝廷的一些降臣,以大学士冯铨为首。冯铨今年已经五十三岁了,身子骨大不如前,但先降顺、再降清的经历却使得他已经没有了回头路。本小说手机移动端首发地址:自从投靠满清以来,冯铨颇受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烈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睿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睿士并收藏烈明最新章节第七十七章 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