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是唐太宗治政心得,我无意中胡乱拿的一本,这种类型原本不是我的菜,也看不下去,只因康熙方才说他加了批注,便勾起我强烈的好奇心,想知道他是如何看太宗这本笔记,因此见他自顾自再次埋首看书,我便也渐渐看入了神。

“俯仰千余年,盛治数贞观。修德偃干戈,措刑空狴秆。海外奉车书,臣民登燕衍。往事迹尚存,流风昭觚翰。洋洋四十篇,可以一辞贯。仁义有明效,非由事击断。”这一段康熙的小诗,批注于卷末,显然是他读通全文得出的精义和心得,我心中默诵两遍,不由暗暗点头:“仁义有明效,简单一句话,完全提炼出了李世民治国的精髓。”

“你点什么头呢?看懂了?”忽闻他声,抬头时见他略有些讥诮的看着我,显然他可不认为我这么一会能读透这本书。我合上书页:“臣妾囫囵吞枣,哪里就看懂了?不过看了皇上最后的注诗,深以为然。”

康熙颇感意味,问道:“以为然?何以为然?”我微笑道:“唐太宗贞观期间,顺乎民心,轻徭役,薄赋税,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和府兵制度,宽律令,选贤任能,纳谏如流,这些都显示出太宗胸怀坦荡广阔,正合仁义二字。不过臣妾以为,皇上的评断中,更难得的是‘有明效’三字。”

康熙精神奕奕的听着,听到这里便道:“依你看来,朕注这‘有明效’三字,作何解?为何说更难得?”我见他听得认真,心中便越发有勇气,因此侃侃道来:“古来君主,要保持仁德之心并不难,像宋时徽宗,明时朱允文,未必不是仁德之主,但光有仁德却是不够。为君者治理天下,最重要的要有行之有效的办法,兴利除弊,任用贤能,广纳建议,使政令能够准确无误的执行,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此,方为‘有明效’。君主若是光富仁义之心,却没有令行禁止的魄力,那仁义就成了软弱,轻则为奸臣所用,把持朝政,架空君主,重则便如朱允文,使臣生出不臣之心,继而丢了皇位,丢了脑袋。”

康熙默默点头:“说下去。”

我又继续道:“其实不光为君,就是为臣,最着紧的也是‘有明效’三字。一个不贪却毫无能力的庸官,或是一个小贪却极富执行力的能吏,谁更能为皇上的江山社稷带来好处?庸官就算不贪,但若昏庸无能,灾年来临时不知及早预防,人才辈出之际不知举用贤能,只知一味按部就班,做个清流,博了自己的名声,却害了一方百姓,坏皇上江山,其为祸之处,更胜贪官污吏。”

康熙听及此处,两眼始放光彩:“不曾想瑶娘一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清穿养成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三分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分木并收藏清穿养成记最新章节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