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月山庄风景如故,只是光阴不留情,已经两年有余过去了。

杨谨是在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抵达挽月山庄所在的山麓的。

清凌凌的溪水在她的脚边欢畅流过。暮春时节,万物复苏,那溪水都仿佛焕发着勃勃的生机。江南的植株,其长势比中原腹地又是另一番光景,绿意葱郁,看得人心境都愈发的疏朗开来。

杨谨这次回来,心里打的主意就是不愿惊动挽月山庄中的任何人。在她的心目中,挽月山庄是世外桃源般的所在,不该被俗世所骚扰。她喜欢义母和庄主就这样一直优哉游哉地生活在这个人间天堂般的地方,而不必被琐事烦忧。

若再往深了探究,杨谨的心底里其实还存着另一层心思——

她是医者,对于药理比寻常人精研得多,对于“神医”“仙药”就没有了寻常人的迷信。以她所知所学,绝难想象漠南极寒之地生长的药材能在江南这等温热的所在生长。古语说“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长在江南的眠心草,还能被称为是眠心草吗?

这个问题,若是放在半年多前,杨谨自会很怀疑。可是,现在的她,已经熟读过几遍云素君的行医笔记。她记得清清楚楚,其中的第三本里记载着这样一行字——

“眠心草,江南可寻。江南和暖,或不需以心血护持。”

婆婆的笔记上说,眠心草生长于漠南苦寒之地的圣山之巅,云素君又说“江南可寻”,这是不是意味着自己在挽月山庄见到的就是那在江南可以寻到的眠心草?

是巧合?还是婆婆的记载不够详尽?

杨谨清楚地记得在当年在挽月山庄见到的眠心草的模样,和婆婆的记载有点儿不同,但她能够确定是那东西就是眠心草无疑。如此更坐实了云素君的记录。她自从在盘石县参考了云素君笔记中的方子医好了瘟疫,就对云素君的医术极佩服。于是更坚定了她的江南之行。不必奔波到漠南,又不必割出心头热血供养它,岂不是一桩好事?否则,无论哪个郎中,用一次这药就要舍出自己的或是别人的一碗血,也是太过残忍了。

杨谨既没告诉红玉她来挽月山庄,也不想惊动挽月山庄中的任何人。她下了马,钻进一片茂密的树林,将马拴上藏好,自己则猫在林子里面,取了干粮吃了,只等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入庄,取了眠心草就走。

倦鸟投巢,月上柳梢。杨谨抬头看看月色,时候差不多了,便从树上翻下来,朝着挽月山庄的方向摸了去。

庄中一切如旧,仿佛离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昙华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沧海惊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沧海惊鸿并收藏昙华录最新章节140.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