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华夏国的科技工作者太执着,太有责任感,把运载火箭这一人类史上最复杂的高科技产品的所有问题,都归类于自己的责任心,每逢出一点问题,就会归零从头做起,在心理上,华夏国这些可爱可敬的航天工作者,就是最能反躬自省的。这一次他们确实上当了,但情有可原,因为他们坚信,长征五号确实很难,长征五号的“难”主要是因为有这么几只“拦路虎”:

整体技术。要实现运载火箭能力的跨越式发展,整体就必须采用全新的技术。相比以往新火箭研发中30%左右的新技术比例,长征五号可以说是另起炉灶,全箭采用了247项核心关键新技术,全箭新研产品比例达90%以上。

“这么高的新技术比例意味着研制工作量增大,研制难度增大,也意味着研制风险增大。”长征五号火箭总设计师李东说。

“心脏”。运载火箭与飞机汽车一样,发动机是它的“心脏”。为了把更重的载荷送到更高更远的地方,火箭不仅需要最好的发动机,而且一支多级火箭需要不同类型的发动机。

新一代火箭首先要解决大推力问题,之前我国单台发动机推力最大的只有75吨,远远满足不了长征五号的需求。

长征五号采用了新一代无毒无污染的氢氧和液氧煤油发动机组合方式,8台全新研制的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被装配在四个助推器上,两台50吨、两台9吨的全新研制的氢氧发动机分别装配在一级和二级火箭上。在研制过程中,摆在研制人员面前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攻克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而这个技术以前也只有斯拉夫掌握。

一些外国专家甚至认为,即使我们能设计出来,但以我们现有的材料和工艺水平,也不可能制造出来。但是华夏国航天人愣是进行了夜以继日的攻关,中间更是经历了四次发动机试车失败,甚至目睹过几秒钟内发动机就烧毁殆尽的惨状,但他们还是挺过来了,几十种新材料、一百多种新工艺被一一攻克。真可谓“一斤推力一寸金,十万马力十万人!”华夏国于是成为继斯拉夫之后第二个全面掌握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技术的国家。

大结构。把火箭做大,把箭体直径从3.35米变为5米,并不是简简单单放大。要加工制造5米的箭体结构,需要基础机械加工、贮箱焊接、铆接等所有工装的巨大飞跃,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克服。

大结构还给地面试验带来新要求,以前的机床、试验的工位、厂房都已无法满足长征五号的大结构需求,因此长征五号的研制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美人魔方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如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如羊并收藏美人魔方最新章节0392 私下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