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是易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易学,后人称为汉易。

秦始皇焚书,不焚《周易》,其传授并未中断。汉王朝建立以后,由于统治者表彰儒家,提倡经学,《周易》被尊为五经之首,对《周易》的解说成了专门的学问。研究《周易》的,不只是儒家经师,其他流派的思想家,也探讨《周易》的理论。易学在汉代学术史、思想史和哲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据记载,汉代易学皆本于田何。田何传《易》于周王孙、丁宽、服生,他们都著有解易的著作,以后又传给杨何。丁宽传给田王孙,田王孙又传给施仇、孟喜、梁丘贺,于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学”。孟喜传《易》于焦延寿,焦延寿又影响京房,于是“《易》有京氏之学”。

京氏易学不同于田何易学系统,实际上是以六十四卦的卦象和爻辞为资料,讲他自己的易学体系。由于将《周易》看成是占算吉凶的典籍,他创造了许多占算的体例,以讲占算之术而闻名,此派易学后来发展为占术。施、孟、梁丘、京氏四家,皆立于学官,代表了西汉官方易学发展的情况。

此外,还有一个易学传授的系统,以费直为代表,被称为费氏易。费直传给王橫,高相传给子康和毋将永,于是“民间有费高二家之说”。费高两家的易学,未立博士,属于民间易学。官方易学属于今文经学系统,而以费直为代表的民间易学则属于古文经学系统。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的经典称为今文经,而用古老的篆书写成的经典则称为古文经。今文经学对经典的解说,倾向于把儒家宗教化,发挥天人感应的神秘主义,而古文经学的倾向是反对用天人感应等神秘主*释儒家经典。以上这些经师都以治易为己任,可以说是易学专家。还有一批学者,如淮南王刘安、君平、扬雄、刘向和刘欲,也都研究《周易》,精通易学。

西汉学者解易,就其学风说,可以归结为三种倾向。

一是以孟喜、京房为代表的官方易学。其解易的特点是:以奇偶之数和八卦所象征的物象解说《周易》经传文;以卦气说即以八卦或六十四卦配一年四时、十二月、二十四节气,解释《周易》的原理;利用《周易》讲阴阳变化。

二是以费直为代表的易学,不讲卦气说和阴阳災变,而以《易传》文意解经,注重其中的义理。

三是以道家黄老之学解释《周易》,讲阴阳变易学说。

这三种解易倾向,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孟喜京房的易学。汉易作为易学史上的一大阶段,可以孟京易学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带你遨游博大精深的易学世界 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书凡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书凡并收藏带你遨游博大精深的易学世界 最新章节第五节 杂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