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常州……林海!

这时,林海的资料浮现在朱棣的脑海里。超速更新VIP小说专业提供电子书下载

林海,字原古人一般都是双字,单字极为罕见,朱棣见少识寡,只知道屈原也是单字。林海是大地主的庶子,因师从法家而不屑于死读四书五经,因此没能考上功名。好在家族在当地颇有势力,一番运作之下,好歹成了一名吏员。在当地县衙任掾时,职内事务,处理快捷,深得知县的赏识,称赞他干练通敏,廉介无私。明太祖为保证封建官吏的选与任用,推行三途并用之策,明成祖遵行不悖。永乐元年时,林海吏期已满九年,按例应允给赴京考职。

明初当官主要有三种途径:进士监生当官,荐举当官,吏员当官。然而到了明朝中后期,荐举当官和吏员当官的路基本上被堵死,只剩下进士监生当官一种途径。

荐举当官的缺点是比较容易形成。但朱棣规定了“告无罪”制度,因此通过贿赂而获得“荐举”的难度大增。为了保证荐举制度有效,还可以规定被荐举无能或犯法则荐举连坐。当然,连坐的规定不能太苛刻汉武帝诏令郡国贡举贤才,由于选令过于苛刻,竟造成各郡未荐一人。可见,察举法规过严或过宽都不行。所以朱准备这样规定:被荐举而为官,未曾升官前失职,则荐举连坐;若被荐举升官后失职,则考察提拔连坐。这条规定容易导致被荐举仕途艰难,但朱棣对此并不是很在乎。既要保留荐举这条路,又要尽量减少,还要保证被荐举仕途顺利……世间哪有那么多十全十美的事?

相比之下,朱棣更反对吏员升官的路被堵死。

应当说,科举是一种非常成功的选拔制度,十八世纪时启蒙运动中,不少英国和法国思想家都推崇中国这种公平和公正的制度,甚至有人称科举是中国文明的第五大明。但如果将科举考试神化,则又犯了绝对化的错误。

在朱棣看来,最佳的办法是以科举制度为主,然后将“荐举制度”以及“吏员考满迁转制度”作为有力补充。

吏员当官的正式说法应该是“吏员考满迁转制度”,是指吏员三年一考核,“一考满迁转”、“二考满办事”和“三考满出身”。也就是说,如果吏期任满九年,每次考核都能考满,那么这名吏员就获得了做官的资格。这种制度在明初执行得还不错,可惜在明代中后期,由于科举制的日臻完善,“吏员考满迁转制度”便逐渐名存实亡了。

吏“不入流”,由长官自己“辟召”,身份其实是民。也就是说,官僚都是“国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永乐架空传 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xiaose_wh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xiaose_wh并收藏永乐架空传 最新章节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