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没有着急说自己看法,示意蒙恬倒满酒爵,自己也给自己斟满。

两人饮后,扶苏说道:“长城从西周的城堡到如今成为烽堠相望、纵深梯次的巨大防御体系,这应该是将军与匈奴作战总结出来的军事思想,遏阻匈奴南下,保证长城以南安全,使帝国能在和平环境中向前推展。”

不等扶苏继续说完,蒙恬忍不住端起酒爵,对扶苏举杯,“昔日知公子行儒家之说,仁爱亲民,蒙恬认为公子并不谙军政之道,今日听公子所言,谋算深远,透彻时局,是蒙恬眼拙,这杯酒敬公子。”

扶苏也端起酒爵,豪饮此杯。放下之后,继续说道:“延袤万余里的长城修缮完毕,将成为我农耕民众与北方游牧胡人分明的境界线,天设山河,秦筑长城,地形杂乱不一,崎岖的过渡地带当然成为进行埋伏、瞭望、控制咽喉的最好军事基地。

匈奴精于骑射,机动灵活,来去疾速,尤其在广阔的大草原上,骑射水平高超,纵横驰骋,锐不可挡。但攻坚战非其所长,如此,我军可背倚长城化被动为主动,先天立于不败之地。”

一番话说完,蒙恬面色虽还能保持平静,但心中已经翻山倒海,扶苏的分析,非与匈奴长期打交道之人,不能如此透彻形势。

扶苏久在咸阳,自然不能接触到匈奴,如今却看问题一针见血,这是何等经纬之才,加之贤而爱民,大秦今后在其手中自然将及其强大,而自己将成为未来帝国的副手,这怎能让蒙恬不激动。

扶苏对长城的评价是经过两千年验证的,长城自修建之后,至明清时期,一直想一根寒光朔朔的大戟,横亘在中华帝国的北疆,守护者帝国北大门。

中国古代的北方的主要边患从地域上看大体上可以说存在一个由西北地区转移到东北地区的过程。

而以唐代为分水岭,崛起于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契丹、女真、蒙古成为中原王朝更大的威胁。

游牧民族以劫掠为主要目的之一,唐代之后,战乱频起加上西北地区自然条件的不断恶化,导致关中逐渐失去了往日繁华。不再具备对游牧民族的吸引力。

而与之相反的是,江南地区的经济、政治地位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东部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也在经过了长时间的开发之后,逐步发展起来,这是保证唐代以后崛起于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屡屡进取中原的主要因素。

但是无论是对于西北边患还是东北威胁,长城都成为历代王朝防御工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历朝历代不断修缮加固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倾危大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扶摇不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扶摇不乖并收藏倾危大秦最新章节新书《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