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浓,冬将至,就在众人以为皇帝要将俊才们遣回旧乡之时,皇帝却在上林苑,接下了一卷谏言。

谏言是一名儒生所上,劝谏皇帝思孝,追赠生父谥号。

皇帝闻言,大受震动,当场便令有司为卫太子与卫皇后议谥,又将这儒生封为谏大夫,秩比八百石,带在身边,以示时时提醒自己尽孝之意。

大臣们见此,直觉不对头。陛下即位五年,不至于连生父的污名都忘了,却一直避而不谈,直到此时,借由一个儒生的嘴说出来。只是这一举动,来得毫无根由,众臣纵疑惑,却也摸不出头绪。直至有司议出谥号呈上。

卫太子起兵反叛是实,武帝虽怀念懊悔,却也未曾下诏平反,到昭帝,昭帝是武帝幼子,乃是庶出,自然更不愿为嫡长兄平反。故而太子仍旧是戴罪之身,有司议出了一个“戾”字为谥。

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戾是恶谥。但戾,曲也。此字本身又含有蒙受冤屈之意。

戾字为谥,既彰显了卫太子之罪,又暗示太子所受冤屈,大臣们也是用了心了。

又因不能为太子上美谥,恐皇帝动怒,大臣们又将卫皇后追谥为思。道德纯一曰思,追悔前过曰思。对比皇后自尽而亡,罪后之身,显然是过誉。

然而皇帝,尤不满意,令众臣重议太子谥号。

诏书一下,众臣愕然。太子逆反是实,陛下固然是太子之女,却也是武帝之孙,戾已是最好的谥号了,戾犹不足,难道要上美谥?若上美谥,岂不是公然昭示武帝之过?

刘藻却不闻不问,只令再议。

大臣们为难不已,只得绞尽了脑汁去想,又寻了大儒贤人来请教,可再怎么议也议不出更好的了。

这时,济川王孙上书,极言直陈卫太子之贤,慷慨诉说卫太子之悲,又将太子之过矫饰为孝,称是武帝为奸臣蒙蔽,太子之举,为清君侧,以谏父过,是为大孝,故而要追谥太子为贞。

这便是满口谎言,砌词狡辩了。大臣们以为可笑,置之不理。不想皇帝留下了王孙的上书,虽不置一词,却封了王孙官位,并赐一宅,长留京中。

众臣见此,方摸到皇帝的心思。即位之初,她皇位不稳,威信不足,故一言不发,现在她有了权势威严,便欲为先父争取一个美谥,甚至不惜任用济川王孙这等谗言媚上的功利小人。

这是断断不可的。议谥一事,转而成了震惊海内的大事,天下九州,人人皆在议论。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谢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若花辞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若花辞树并收藏谢相最新章节144、第一百四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