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样的报道和笔记,高洋脸上青一阵、白一阵,不知道在想什么,超哥在旁“啧啧”连声:“难怪琴丫头那天对小常发言一脸信服和认可,原来早就解读过了,哎呀呀,我老糊涂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高洋又翻阅了一下笔记,看到了其他更多东西,心里感慨万千,原以为那天发言只是常天浩个人胡吹,没想到是经过高人点拨并有扎实工作的,原来还以为是年轻人浮躁,没想到是自己的盲目与视而不见。

自己这是有多久没看《人民日报》了?一个月?三个月?

高洋苦笑了一下,恐怕至少半年没看了,营业部单纯把报刊订阅当成政治任务,要不是国有体制,谁订这东西?大多数人或许觉得看晚报也比看《人民日报》强……

他不明白很多记录实际是常天浩感悟后口述并由小琴记载下来的,之所以要这么搞,是因为常天浩虽然记忆力惊人,但他明白随着时间推移,记忆力终将衰退,所以必须有个可靠载体,报纸上的只言片语,很可能就能勾起一长串隐藏背后的东西。

上面的东西当然不可能完全就体现出来,但常天浩有重生印象,他能知道哪些消息有用,哪些消息是烟雾弹,哪些消息后来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好比解数学题,看过答案再看解析和提示,看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对他的解读小琴也深信不疑,打走私后天胶上涨,周三夜里发言,周五港股就暴涨,这还不明显么?

高洋合上笔记本,又粗略翻阅了省计委那些材料,深深吸了口气道:“师弟,这笔记本能让我学习下么?”

“当然可以,还请师兄批评指正呢。”

高洋点点头,仿佛下定很大决心似地说道:“师弟有没有空现在去来我办公室坐下?我和你沟通下第二次推介会的事。”

常天浩当即点头上楼,一边走,一边在背后用手指对小琴比划了一个v型手势,后者心领神会、一脸笑意。

这套路当然是常天浩和她昨天晚上吃饭时商量好的,由小琴引出话头,便于常天浩扯虎皮拉大旗进行狐假虎威。

听他说了这么多领导名字,高洋心里已相信几分:别管常天浩熟悉不熟悉,至少常家和领导家是认识的,能从省计委拿出材料来,那说明关系绝不简单了。如果单纯假冒,为什么不报更大来头的书记和市长呢?

常天浩提到的检察院和市中院也让高洋胆战心惊:他只是想挪用,并不是要吞钱,他清楚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这玩火搞不好就能把自己吞噬了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对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月影梧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影梧桐并收藏对冲最新章节群:487871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