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王静辉开始将华英书院投入使用后这几年它的建设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具体负责此事的李管事和刘账房不明白王静辉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扩建书院按照平常人的理解现在书院的规模已经能够顶得上四五个书院了。最要命的便是书院建筑大量采用了水泥几乎都是二三层的建筑这么一折合起来华英书院的规模可以抵得上七八个常规书院的规模。

书院建筑群太过庞大以至于无法使用围墙内部分为教学区、学生寄宿区、讲师居住区等等;书院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师资力量雄厚当初王静辉刊印行《梅雪》的时候就曾经委托新成立的《梅雪》评审委员们都借助自身的影响力来召集当世博学之辈来书院讲学甚至是像王安礼那样干脆常驻书院。

当时的评委成员加上后来的王安石中间大部分人除了自己是士林中备受尊重的学者之外自身也都是官员。他们结交广泛和当世的名儒都有私交王静辉的华英书院建立之初就打着扶助贫困学子的旗号占领了道义的制高点再加上《梅雪》月刊经过两年的积累成为大宋学界最有名望的学刊在上面表文章的人也都很承情所以只要是常年定居在汴都的士林名流几乎都到过书院来讲学。

王静辉家大业大财政支持力度几乎到了有求必应的地步虽然这些来讲学的名流都是志愿到这里来的但他还是制定了相应地报酬标准。按照常驻和客座等不同标准来付给名流相应地报酬。应当提到的是这个时代地文人还是非常有气节的:大多数来讲学的名流基本上都不要这些报酬。这也是因为他们对金钱淡薄的态度和他们本身就不缺钱地缘故。

华英书院现在看起来还算不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书院倒是更像一个惠善机构。在校有近六百多贫寒士子在学习他们的食宿都是免费的教师也是热心的名流来充任固定教师和流动讲学的人各占一半。现在书院这个运转模式在外人眼中还是非常不错的。但在王静辉的眼中可实在不像个学校的样子弄成今天这个样子也是他实在没有什么时间来亲自打理书院事务有很大的关系对此他也无话可说。

不过现在王静辉已经有时间了况且书院是他播撒火种地地方在这里喊着“打倒孔夫子”这样的傻事他是不会干的这也不切合实际纵观后世那些历史悠久的世界名校哪个不是教会创办的基督教之于中古欧洲和儒家之于现在的宋朝都是一样的地位是社会的基础。任何想动摇儒家根基地行为都是不自量力的王静辉也没有这个“雄心壮志”。

“共产主义应当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具体情况应该具体分析、处理……”王静辉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宋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戒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戒念并收藏宋风最新章节第二百九十章 多管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