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人口基数稀少,是北欧三国保守的国家政策的根本原因之一,要知道,历史上到了1950年,挪威人口才326万。瑞典人口是700万。而芬兰则是400万左右要知道瑞典可是一个拥有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的国家,虽然说相当一部分在北极圈内只有700万的人口,完全可以用地广人稀来形容。而芬兰更是如此,拥有33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的国家在1950年只有400万人口

如此稀少的人口让这些国家根本无法组织起一支庞大的军事力量,政府对军事人员的伤亡会十分的敏感,而这样一来,北欧三国对战争的谨慎态度就可以理解了,而且说实话,人口这东西和工业还不一样,工业十年内可以翻一倍,但是人口这东西需要慢慢增长啊

所以,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除非有大量的民众进入北欧三国,充实了三国的人力资源,否则的话,即使他们愿意站在德国一边,可以投入的军事力量恐怕也非常的少。和2战主要参战国家动辄几百万的大军相比,北欧三国的军事力量在规模上来说真不够看。

但是这并不代表三国的作用就弱,芬兰军队小而精锐。这一点苏芬战争就可以证明,挪威的话,根本不用挪威付出多少军事力量,他们能让德军使用港口和基地就够了王储也不指望挪威打输出。而瑞典呢老实说,除了古斯塔夫五世想要恢复王权,以及恢复瑞典往昔的荣耀,无论是瑞典政府还是民众,对于战争来说都不是那么上心。

但是你要说瑞典在军事上是个弱鸡,那是肯定不对的,怎么说呢瑞典给人的感觉是一个毒虾,体量很小,但是如果你要惹它的话,那么会给你带来非常大的伤害,而且瑞典本身的军事工业也算不错,2战中就自己设计过单发和双发轰炸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百度18这两种飞机。

至于2战后吗无论是瑞典的strv103坦克s型坦克还是萨博公司的萨博35、萨博37以及后来的jas39鹰狮战斗机都算是非常经典的作品。也有人称呼为马路三天使,因为起降性能非常不错。而在海军方面,无论是维斯比隐身护卫舰还是第一批使用了aip系统的哥特兰型潜艇都能看出瑞典的军工底蕴非同一般,远超他这个体量的国家而后来澳大利亚的柯林斯级潜艇也是由瑞典参与设计和建造的

所以,即使瑞典不能提供大兵团作战,但是如果能将瑞典军工整合在同盟国的体系之中的话,那么对于德国的帮助也会非常大

也许有人说,北欧三国缺乏资源的啊。怎么说呢资源问题,在历史上的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德意志崛起之路(帝国的崛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终极侧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终极侧位并收藏德意志崛起之路(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第2914章 抓住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