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98年12月17日是中国新闻史上举足轻重的日子这一天有一张新的报纸宣告诞生——这便是《帝国日报》。

中国虽然不像西方那样很早就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报纸但也有自己传统的新闻刊载——邸报。自近代以降随着欧风美雨的日渐侵蚀租界商埠的纷纷设立外国报纸逐渐到中国生根芽中国近代意义上的本土报纸也日渐兴盛到2世纪初叶几乎所有省份都有报馆开办有的甚至有1余家。

在这样的形势下为应付日渐活跃的新闻界帝国也尝试改变在本年3月14日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新闻法——《大清报律》宣告出台。在很多历史学家眼里《报律》所承载的内容是可笑的如最为人所诟病的那一条即是“不准刊登‘诋毁宫禁之语淆乱政体之语扰害公安之语’”甚至讽刺其为“麒麟皮下露出马脚”。

可是从无到有从粗糙到精致从不完善到完备从小心翼翼到大大方方本来就是事物展的客观规律硬要脱这个阶段用所谓的缺陷、弊端、保守、封建残余来进行概括只能是评述者的无知——你见过有人讽刺学步儿童那跌跌撞撞的脚步么?

不过《帝国日报》堪称是精品中的极品常数中的异数——这是由皇帝亲笔题写报头名称由康有为担任报纸总编、梁启和杨度担任主笔的报纸是唯一面向全国行的报纸也是唯一不需要新闻审查的报纸——行前一天的晚7时皇帝在上书房便能看到明日的稿样便于及时更改。

报纸的投资背景则更为显赫创刊号上赫然刊登有报纸的股份说明。本报社总股本1万两其中:

皇帝5万两;皇后5万两;庆亲王奕劻2万两;醇亲王载沣2万两;肃亲王善耆2万两……几乎所有最显赫、最重要的大臣都列名其上——一句话如果你没有在这个股份名单中找到某人的名字那就意味着他还不是核心决策圈的人物。

几乎与此同时各大列强在华开办的报纸都以醒目的标记祝贺《帝国日报》的开办认为这昭示了帝国自我革新顺应潮流的决心“不独是中国新闻史的划时代里程碑亦是中国政治展史的重要基点……”

创刊号的内容同样震慑人心。

头版通栏是帝、后御容照虽然是因黑白照片再经油墨印刷而显得不十分清晰但皇帝的神采奕奕皇后的雍容华贵却第一次深刻地留在中国普通民众的心里——任何一个出得起价格的小民都可以掏钱买一张这样的报纸回去瞻仰。上面不仅有御书有御容甚至还有上谕——99%以上的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第三次机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月影梧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影梧桐并收藏第三次机遇最新章节新书上传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