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活字版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

铅活字版印刷术,是用铅活字排成完整版面进行印刷的工艺技术,中国古已有之。(173)所不同者,西方传入的近代铅活字印刷术的铅活字,是用铅、锑、锡三种金属按比例配比熔合而成,机器印刷。是一种比中国传统的铅活字印刷术更为先进的印刷术。其传入时间,一般均以马礼逊在广州雇人刻制中文字模的1807年为始。

.

.

1.铅活字版印刷术的传入

1805年(清嘉庆十年),英国伦敦布道会选派基督教新教传教士马礼逊(RobertMorrison,1782-1834)来中国传教,1807年9月8日到达广州。这是西方殖民国家首次派遣新教传教士来华。在中国传教,急需中文圣经,且宜通晓中文。于是,马礼逊继续致力于学习汉语(当时马礼逊是欧美通晓汉文汉语的三人之一),仿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并译成汉名″马礼逊″,开始在广州秘密雇人刻制中文字模,制作中文铅活字。马礼逊的行为既为基督教旧教所忌恨,又为清朝政府所严禁,后为官府得知,刻字工人害怕招来灾祸,才将所刻字模付之一炬,以求灭迹。这使马礼逊的事业遭受重大损失和挫折。幸因马氏当时兼任东印度公司翻译而未被驱逐。马氏此举,是在中国本土采用西方铅活字印刷术制作中文字模、浇铸中文铅活字之始,故史学界将其作为西方近代印刷术传入中国之始。

1814年(清嘉庆十九年),马礼逊重操旧业,继续用西法制作中文字模和铅活字。为避免重蹈覆辙,乃派助手米怜(llne)及新收华人教徒蔡高(一云蔡高和梁发),到马六甲设立东方文字印刷所,并于1819年(清嘉庆二十四年)排印了第一部《新旧约中文圣经》。此乃西方近代铅活字印刷术较早用于中文的排印。与此同时,英国人马施曼(huarshman)在印度学习华语,于1815年(嘉庆二十年)在槟榔屿张树栋、张耀昆着《中国印刷史简编》,百家出版社1991年版。译印《新旧约圣经》,因托汤姆氏()在澳门铸刻字模,浇铸中文铅字。这是早期在中国本土用西法制作中文铅活字的又一尝试。此后,西方各国纷纷效仿,研究制作中文铅活字。数十年间,英、美、法、德等国家均潜心研制,但皆成效不大。直到英人戴尔(或译作台约尔)采用铸刻钢模,用钢模冲制铜模,再用铜模制作活字,中文铅字的研制才出现了突破性进展,到姜别利发明电镀(铸造)法,可以说,中文铅活字的制作技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大发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半埂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半埂草并收藏大发明最新章节大发明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