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一个名人和社会精英辈出的一代人,一个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过渡时期的特殊群体,他们是看着革命战争影片,祟尚英雄与时尚,跳着迪斯科、穿着局促的廉价西装、顶着平头当砖头满街跑,从农村逐步走向城市奋斗的一代人。他们受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影响,追求理想,思想保守,经历过贫穷时期,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体制转型而成长,他们在历史的夹缝中生存,用自己的努力与汗水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改变着社会,时代的特征注定了他们是承上启下、最富有理想主义和务实主义的的一代人。如今,这群人已经逐步成为名符其实的当代中国的中坚力量。

我作为一个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身上或多或少遗传着父辈们传统的血液,小的时候没有受到过多的溺爱,还能独立,还算懂事,比现在的年轻人更能习惯孤独、习惯寂寞、习惯挫折,习惯于怀旧,我和其他的同龄人都是看着《少林寺》,听着《血染的风采》,带着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情怀,在革新与吐旧间经历和成长,在接受了父辈们革命传统的熏陶和教育之后,又在城市里接受了所谓的现代文明的熏陶,跟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迈入了一个跨世纪的新时代,随着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间,我已然跨入了而立之年,青春的身影渐渐地消失,蓦然回首,那一首首熟悉的旋律和年少时的记忆会像潮水一样在心中涌动翻滚,内心深处总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起那段“纯洁年代”里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

九八年的夏天,我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大学”毕业,作为一个城市里的匆匆过客,虽然穿上了现代文明的外衣,可无法掩盖身上的那种与生俱来的“土气”,我知道城市并不属于自己,于是,我带着年轻人的狂妄和远大的理想,同时也为了自己的美好前途与命运去了边防,中缅边境原始的热带雨林,神秘的异国情调,碧波荡漾的瑞丽江、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如火如荼的边境贸易……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面呈现在眼前,我还来不及欣赏就匆匆开始了自己漫长的军旅生涯,身处缉毒斗争的最前沿,见得最多的是毒品侵蚀下支离破碎的家庭,活跃的边境贸易背后隐藏的肮脏交易,盛开的罂粟花下面流淌出的白色液体,美丽妖娆的瑞丽江下面暗流涌动时的惊心动魄,脑海里想像中的诗情画意在衍生的罪恶面前变得残忍而充满血色。口岸边防检查,边境武装巡逻,训练场上摸爬滚打,夜深人静时设伏堵卡……这些体现军中铁血男儿的阳刚和激情的生活,让自己的心中时刻充赢着一股难以自抑的豪情壮志,美好的青春在国境线上悄然绽放。夕阳西下,我和战友们坐在巡逻车上不经意地瞥见波澜不惊的瑞丽江里傣家小卜哨里洗头沐浴的身影,疲惫的心理也会情不自禁地幻想出一幕幕风花雪月的浪漫情怀。不论是在缉毒一线与贩毒分子面对面的拼杀与较量,还是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酣畅淋漓时的艰苦与忍耐,我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中,面对更多的是每天周而复始、单调而机械、平凡而锁碎、枯燥而乏味的部队生活。这时,我才深切地体会到激情退却之后平凡的坚守所承载的那份责任的厚重。

或许是自己本来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以至于自己不喜欢四平八稳按部就班的工作模式,总想着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另一种能够挑战自己超越自我的生活方式,长年累月单调而机械的边防检查和巡逻让我感到了疲倦和厌倦,我特意向单位领导申请去情报科从事颇具挑战性的情报调研工作,我希望能够从一个个扑朔迷离的案件中发挥自己特有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可领导考虑到我从事缅语翻译的特长,让我继续留在口岸当检查员兼外事翻译,当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落空之后,不甘于现状的我变得有些消极。后来,我主动申请到最基层的部门去上夜班,每天晚上我带着几个战士去守国门,虽然没有实现自己当侦察员的愿望,但当繁杂和琐碎从身上卸下之后,我终于能够停下自己匆忙的脚步去思考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了这样一个独立的时间和空间,我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文学作品,从当初单纯的打发时间,到后来的爱不释手,整整两年的时间,我看了将近一百部各种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书看得多了,便萌发了尝拭写作的冲动和欲望。

2006年的一个深夜,我带着几个战士像往常一样在国门的警戒区域来回巡视,当经过界碑旁的时候,不经意间,发现静静矗立的界碑已经陪伴我走过了八个春秋,成为了我最亲密的无声战友,它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鲜花掌声,只有寂寞相随,任凭风吹雨打却岿然不动,一如我们的边防战士换了一荐又一荐,可守卫边防的信念和精神却从没改变,一代又一代的戍边人用青春和热血铸就着风雨边关,历经多少风雨沧桑却痴心不改,沉默的界碑旁留下了多少边防战士的身影和足迹,我抬头仰望浩瀚的夜空,一颗流星瞬间划过,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可苍穹依然博大,星空依然璀璨,国门、界碑、边境线所构成的立体图画拉长了我无边的思绪,激发了自己无穷的想像力,经过一番精心构思,一个精通武术,特立独行、勇敢坚强、爱憎分明、忠诚质朴的铁血军人形象在我脑海里定格,于是,我发下誓言,我要自己稚嫩的笔触去塑造一个有血有肉、轮廓分明、真实可信但又区别于教科书中贴上政治标签的立体的平民英雄,它不是空洞的说教,没有政治口号的宣教色彩,它根置于人的内心,通过跌荡起伏的人物性格和命运,在一次次血与火的洗礼中折射出人性般的光辉与伟岸,通过一次次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一场场情感与利益的碰撞,一个个高尚与卑微的角色互换,黑白两个世界的人生体验,理想情操与物质金钱之间的矛盾对立,反映出在商品经济发展大潮中边防军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虽然主人翁屡遭各种打击和挫折,但他仍然执着坚守着一名军人的执着信念和使命责任,为了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为了深爱过自己的恋人、亲人和牺牲的战友,在警方不明真相对他四处通缉围捕的窘境下,为了寻找陷害自己的幕后真凶和贩毒集团的有力证据,他忍受着战友和亲人的误解,背负着种种屈辱和压力,在危机四伏的毒窝里与穷凶极恶的贩毒进行着惊心动魄的殊死较量,当他成功摧毁盘踞在中缅边境的贩毒集团之后,他盼望着组织上恢复自己的名誉,让自己回家与家人团聚,他又接到了新的任务,继续到境外进行卧底,他就像那沉默的界碑一样,默默地接受了任务,无怨无悔地奔赴下一个没有销烟的战场……当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从眼前闪过,一个个爱恨交织且又悲壮的故事在脑海里酝运而生,太多太多的感动和难忘的回忆促使我拿起手中的笔去抒写心中的喜怒哀乐和成长的心路历程。于是,在国门检查室的验证台上,我用键盘敲出了《沉默的界碑》又名《血色誓言》这几个颇显沉重的字眼,从而开始了自己‘长征’式的创作,说创作也许有些不自量力,姑且说是写作吧,至少我认为我是在用心去写,没有丝毫的轿柔造作,也没有故意的哗众取宠,也不是为了出人头地和扬名立万,同样也不是为了获取所谓的政治资本,只是完成一件自己的心愿。万家灯火的午夜,我独自一人坐在冰冷的电脑桌旁敲打着自己的宏伟蓝图……

写作的过程并不一帆风顺,自己有限的知识结构和人生阅历并不足以支撑自己去完成一部自认为是史诗般的长篇力作,我只能一边写一边涉猎各种书籍来弥补自己难以逾越的短板和缺陷,有时为了搜集生活中的素材和创作的灵感,塑造出真实的毒犯形象,我主动请缨参加毒品案件的侦破,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毒犯的零距离接触,了解他们的内心,深度挖掘毒犯们复杂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贩毒背后的人生经历。为了让小说有层次感,我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抒写,作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参军以前主人翁的一段迷茫的青春岁月,第二部分是辉煌的铁血军旅生涯,第三部分是黑白两种人生的殊死较量。然而,四年的时间过去了,当初发下的誓言并没有按照自己的预期得以实现,我只完成了两部分共四十万字,就再也没有能力写下去了,其中一个原因是自己对商品经济社会不熟悉,对上层人物的生活不了解,对贩毒集团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难以把握,仅凭想像是不切实际的,对于不熟悉的领域我不敢冒然下笔,担心自己的肤浅认识导致整部作品虎头蛇尾;另一个原因则是母亲长年劳作而患上了晚期肺癌,我只得终止了写作回家探望,当我在医院里见到母亲的一刹那时,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向坚强的母亲已经不能下床行走,连说话的力气也所剩无几,头发也因做化疗全掉光了,浑身上下瘦得只剩下皮包骨,看到母亲的样子,我心痛不已,我强忍着内心的悲痛,拉着她的手安慰说没事的,你会好起来的。母亲凄苦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她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她把我叫到床边说她想回老家,我知道母亲是想落叶归根,我含着眼泪答应了母亲的请求。我抱着母亲走出医院,她躺在我怀里,身体轻得就像一个小孩,看到母亲瘦弱的身躯就像一片树叶一样在慢慢在枯萎到最后的凋零,我心如刀绞,眼泪不自然地滴落于胸前,母亲快要走了,我想亲自陪着她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可我没有机会陪伴她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因为我的假期到了,我把母亲送回乡下后,把母亲托付给妻子照看着便匆匆返回了部队,为了忘却对母亲的牵挂和漫长的等待带给自己的煎熬,我把对母亲的思念化作一行行用眼泪浇灌的文字来填补内心的焦灼,我希望有一天,母亲能在有生之年能看到我用心血凝结成的长篇小说,可她已经没有机会了。2009年5月的一天,母亲在阵阵痛苦地*声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心思继续写作,徒然觉得自己所做的这一切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意义,为了让家里的亲人不再重蹈母亲的悲剧,也为了自己的将来不再留下太多的遗憾,我只得忍痛割爱,向单位提出了转业申请,虽然单位的领导极力地挽留我,可我决心已定,领导只好满足我的愿望让我转业回家,怀着壮志未酬的遗憾和无法言语的失落,我脱下了自己挚爱的橄榄绿,来到了另一个灯红酒绿的大千世界,沉缅于绚丽缤纷的都市生活里,呼吸着自由自在的空气,如潮水一般肆意流淌的现代生活让自己的神经渐渐地变得麻木,浮华躁动的暄嚣世界,淹没了自己当初的激情和创作的冲动,《沉默的界碑》开始渐行渐远,成为了自己心中未曾完结的一段不堪回首的人生经历。

▴本书作者无名之人在天涯提醒您《血色誓言之我是谁》最新章节在快小*说全网首发无弹窗免费阅读kuaixs◑cc▴(请来快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2010年夏天的一个黄昏,我在滇池边的一家饭馆里,与云南边防总队的著名作家杨佳富结识,当时,杨老师正和华谊兄弟郝琳工作室的制片人商讨长篇缉毒电视剧《英雄荣耀》的拍摄事宜,杨老师担任编剧,这已经是他拍的第四部电视剧了,看着他头上耀眼的光环,心中羡慕不已,怀着一颗忐忑和虔诚的心,我将自己未曾完结的小说拿给他看,让我没想到的是,一个星期过后,杨老师打来电话对我的小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将我的小说转给了云南省公安厅公安文化艺术联合会的副主席何发昌进行审核。同时,他介绍了北京的一家影视文化艺术公司的制片人李敦伟老师给我认识,共同商讨小说的影视改编事宜,李老师花了三天时间看完了我的作品之后打电话给我,与我约定在省厅公安文联的办公室里见面,我如约前来,他说他现在已经很少看书了,我的小说能够让他有种想继续往下看的欲望和冲动,可是作品没有结尾,他很想知道作品是怎样结尾的,我跟他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听后,李老师半响不语,我知道他肯定对这样肤浅的结尾不认同,他跟我谈到自己正和中央电视台共同拍摄的一部讲述动荡年代、军人家庭、身世未名的青年男女在时代巨变之下,他们的命运与情感故事的电视剧《山茶花开》又名《待到山花烂漫时》(现已上映),能够对我有所启发,那天晚上,我与何发昌副主席、李老师畅谈了一个晚上,离开的时候,李老师对我说了句中肯的话,我的小说非常适合改编成一部青春励志军旅题材的长篇电视剧,没想到自己的一次平常的写作,能够与影视圈有个亲密接触,让我彻夜难眠,想想自己转业之后,便再也没写过任何东西和文章,总觉得生活中缺少点什么,可每次坐在电脑前,大脑里一片空白,不知该写些什么,也许是人的惰性使然,我早已没有了当初孤灯相伴时一心只写圣贤书的满腔豪情,还是外面暄嚣的世界让自己的变得浮躁,再也没有定力静下心来思考生活带给自己的那份莫名的感动,受他们的鼓舞和感染,我强迫自己静下心来,抛开杂念,理清思路,继续抒写自己未完的文字之旅。陆陆续续地写了几万字,我创作的灵感便陷入了枯竭,或许是自己总是幻想着自己的作品有朝一日能够变成电视剧这样的神话和梦想即将实现,自己变得有些浮躁,带着一颗功利色彩的心去创作,除了胡编乱造之外,根本找找不到全身心地投入创作时的那种状态,加之要找工作,我不得不再次终止写作,四处找单位联系工作,或许内心深处顽强留存的军人情结作祟,我脱下了军装,又穿上了警服,机关里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各种纷繁杂乱的事务淹没了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以至于自己渐渐地失去了自由呼吸的勇气和毅力,既然激情已经不再,便索性放下,从此再不再提笔,影视公司问我要结尾,我一次又一次地借口说工作太忙没时间写,时间一长,影视公司也对我失去了兴趣,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了两三年,这段时间里,我变得没有思想,没有追求,仿佛只是一具被生活裹胁着连轴转的一个工具而已。

2014年3月1日发生在昆明的暴恐事件举国震惊,人们在纷纷谴责*暴行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人的血性和英雄主义的思考和回忆,在丰裕的物质生活的长期侵蚀下,人们的血性在逐渐地消失,各种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普世价值、猫论、非毛化等思潮,侵蚀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当越来越多的媒体对勇救落水群众而牺牲的英雄称为“溺亡”时,当那些不良文人对解放前共产党人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称为“处决”而对国共战场阵亡的国民党将领称为“罹难”时,人们的价值观正在悄悄发生改变,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侵蚀着人们的大脑,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离我们越来越远,面对越来越来残酷的现实,我痛定思痛,重新坐下来审视市场经济下的人们的生活和生存状态,面对繁华的城市,人们依然在充斥着各种欲望的自我世界里忘我的沉醉,奉献、责任、牺牲这些曾经引以为豪的字眼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深处,取而代之的是对金钱无休止的追求,对旁人的默视和麻木不仁,对见义勇人群的嗤之以鼻……当我站在灯火通明的城市街头,暄嚣过后的孤独便会使我更加地怀念军旅生涯中走过的点点滴滴,想起在缉毒一线浴血奋战的战友们,想起牺牲了的战友,想起与穷凶极恶的贩毒分子进行殊死较量的那些无名英雄,我为自己的苍白感到由衷的惭愧,我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挥之不去的绿色记忆重新点燃了内心熊熊燃烧的激情之火,仿佛让自己永远无法安于现状,也无法心安理得地徜徉于都市温柔的怀抱里慢慢地磨灭自己的锐气,无数个宁静的深夜里,战友们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一桩桩刻骨铭心的往事让我寝食难安,辗转反侧,我常常自言自语,我没有理由停下自己的脚步,我要用自己手中的笔触去抒写那些为了国家的安宁和社会的稳定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唤醒人们心中沉睡的血性和早已远去的英雄情怀,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他们,去知道他们,让沐浴在和平阳光下的人们知道,在你们尽情的享受着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物质享受时,还有这样一群人在默默的坚守。想到这些,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经过几年的地方生活积累,我突然找到了创作的突破口,各种人物形象从模糊变得清晰起来,每天下班之后,我谢绝了所有的应酬,回家奋笔疾书……

半年多的时间在艰难地写作中悄无声息地逝去,还剩下最后一个章节,我感到极度地疲惫不堪,觉得自己好像与世隔绝了一样,在黎明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便迫不及待地把故事慨发给影视公司审核,他们看了我的故事简介之后,简单地回复我说,你的故事情节已经过时了,现在流行的是适合八零九零后观看的玄奂穿越、青春回忆、间谍抗战、都市爱情、家庭伦理之类的电视剧,对于缉毒侦破军旅之类的题材不但不受欢迎,还要到公安部进行备案审批,操作起来比较麻烦。虽然我极力地解释我的作品并不是一个涉案题材的小说,而是一部包含着有关青春、励志、奉献、责任、武打、枪战、悬疑、推理为主要内容的军旅小说,可以成功地规避涉案题材的风险,吸引现在的年轻人观看,影视公司以种种借口和理由回绝了我,我不由得感到一阵绝望,这么多年的心血难道就这样付之东流了,我想找朋友诉说一下心中的郁闷,可发现自己身边的朋友因长久不联系而变得廖廖无几,怀着难以言语的失落去昆明找我哥,或许亲人的力量会给予自己一点点安慰,我哥在昆明潘家湾的古玩市场开了一个名叫《阅卷楼》的书法篆刻装裱店,见到他时,我向他述说了自己心中的苦闷、彷徨和境遇,我哥说他认识一个有名的剧作家,叫我把自己的小说发给他看看,一个月过后,我哥打来电话叫我上昆明,云南话剧团的剧作家李良振老师想跟我谈谈关于小说的事情,身处绝望之中的我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光明,便坐火车立马赶到昆明与李老师会面,我没想到李良振老师已经八十三岁高龄,精神矍铄,谈起文学创作,口若悬河,涛涛不绝,其兴奋劲不亚于一个年轻人。从他的谈话中我得知李老师于1949年11月参加十四军文工团徒步行军到达云南,1959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曾参加全省民族民间文学调查队,执笔整理傣族民间叙事长诗《葫芦信》,后改编成电视剧。1998年退休之后,仍继续从事文艺创作,笔耕不辍。主要从事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剧本及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创作,有三百万多字的作品问世。李老师谈笑风生,跟我讲述了他创作过程中的一段经历,他在七十高龄的时候,与夫人刁成志前后花了八年时间共同完成了一部辛亥革命后云南爱国志士富国强滇的长篇电视剧本《回望昆明》,由中央电视台进行立项拍摄,可由于各种原因,从2004年到现在,这部电视剧一直未能开机拍摄,李良振老师的心情也是在希望与失望之间忍受煎熬,其痛苦与无奈可想而知。最后,李良振老师对我说,你的小说传递的是社会正能量,与*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相一致,只要你坚持写下去,总有一天会有结果的。离别时,李老师送了我一本他写的长篇史诗历作《回望昆明》以作鼓励,在他的鼓励下,回家之后,我调整了自己的心态,继续俯案写作。

今天,六十三万字的长篇小说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符号,我就像一个怀胎十月盼着分娩的母亲一样兴奋异常,虽然创作的过程很累,但是累并快乐着,我品尝到了创作带给自己的那种无以伦比的愉悦和快乐,也让我在写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回首自己的写作之路,八年的时间,是那样的短暂而又漫长,无数个醉人的夜晚,我独自一人趴在电脑旁,用箭盘一个字一个字地敲打着我的梦想,当写到最困难的时候,我无数次地发誓再也不写了,也曾经多少次地想要放弃,可是一想起我的战友们,我没有理由放弃,一次次放弃,一次次地拾起,鼓足勇气,挑战自我,用文字编织着心中的英雄之梦。在漫长的写作过程中,困扰我最大的难题是没有时间,没办法,我只有在完成白天纷繁复杂的工作之后夜深人静时进行写作。为此,我远离了亲朋友好友之间的迎来送往,全身心的投入到创作当中,有时当我写到亲人的离去和战友牺牲的情景时,我的胸膛窒息得无法呼吸,以至于我不得不停下来大哭一场,一阵宣泄之后又打起精神来往下写;有时候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再也写不下去了,甚至作出了彻底放弃的打算,我真害怕一停下来便再没有写下去的勇气,太多太多的理由使我一次又一次地说服自己,平息一下内心燥动不安的心绪继续往下写。创作的过程有悲伤、有喜悦、有痛苦也有无奈,我一个人笑,一个人哭,一个人在歇斯底里地呐喊,一个人对着夜空作无为的挣扎……

仅以此书献给为了祖国的边防缉毒事业而默默奉献的战友们,由于本人文笔拙劣,生活阅历浅薄,作品难免稚嫩和粗浅,望各位老师和前辈给予批评指正!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血色誓言之我是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无名之人在天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名之人在天涯并收藏血色誓言之我是谁最新章节该章节已被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