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茅草坪村的扶贫,陈小勇是最省心,最成功的模式,离开家乡,离开土地,通过在外务工,凭自己的劳力挣钱。工作非常单纯,按要求干活就成,没有种植和养殖风险。

刘正明也一样,外出打工,管吃管住,至少每月能挣2000元,一年就挣24000元。没有生产性支出。如果在家里务农,陈小勇、刘正明无论如何都挣不到24000元。

我一直比较倾向于,能打工,就不种地。

老杨非常赞同我的观点。老丁也觉得,我们要多措并举。产业基础好的,就在家里发展产业,产业基础不好的,尽量外出务工。

但茅草坪村人,对外出务工是比较抗拒的,宁愿在家里穷,也不愿意背井离乡。

对这个观念,我们做了大量工作,正面进行引导。特别是陈小勇、刘正明的外出务工,又给茅草坪村的小青年开辟了一条改变命运的道路。

我们想组织一次劳务就业。把茅草坪村有意愿外出打工的村民,组织到适合的工作岗位去打工。

我让各组组长统计,有意愿外出务工的村民有多少。经过统计,想出去打工的村民只有十几个男同志。这与有的地方全村青壮年劳动力全部出去打工赚钱的格局完全不同。

我认为这是一种封闭,思想不解放的表现。

二组组长王大才说:“茅草坪村的群众,小农经济意识太强。生活只追求吃饱,穿暖。家里有米吃,有肉吃,就心满意足了,没有更大的追求。一有空闲,就聚集在一起,吹牛、喝酒,唱山歌,跳蹢脚舞。”

老杨说:“在和平乡,这种情况还比较普遍。村民们看上去非常团结和谐,心态好,容易满足。”

我说:“这也是一个改革和开放的问题。茅草坪村自我封闭,看不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就像我们国家,开革开放以后,国门打开,我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了解到什么是繁荣和昌盛。所以这几十年来,我们奋起直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茅草坪村也需要更大的改革和开放。”

一组组长黄文富说:“就拿我们大风顶来说,有部分老年人,活了六七十年,没出过村子,连汽车都没有见过。”

村文书卢明秀说:“要说大家不想挣钱,这是假话。茅草坪村人是能吃苦的。如果每个月能挣到3000-4000块钱,我看大家都还是想去的。关键是村民们没出过远门,到了外面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生活不习惯。”

我问卢明秀:“你男人就在外面打工,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情满大荒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金江隐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金江隐士并收藏情满大荒山最新章节第326章 旅游红利 后记 完本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