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年)。广东嘉应州(梅州)隆文镇一个算卦摊位前,马札上坐着一个脸色惨白的四十岁女人,她衣着朴素,脸容雍容华贵却双眼失神。算卦的孙半仙道士打扮,也是脸色凝重

,一手轻抚着前翘的灰白山羊胡,一边摇头叹着气。

孙半仙在这摆摊也有小二十年了,旁边不远就是大清隆文镇邮政所,镇上这个邮政所是嘉应州邮政局下辖的一个镇级邮政所,因为地处嘉应州以北,作为客家人从江西入粤的前站,很多逃荒过来的客家人,一见到邮政所,就会掏几文钱在门口找人写一封家书,再寄回原籍,以免家乡的亲人挂念,失去了联系。家书有固定版本,抬头就是收信人的尊称,然后一番客套话,问点好之类的,中间的“肉

☑世纪风云提醒:《铁炉烽烟记》最新章节第二十九章:朱雀朝阳之辟火丹免费无弹窗阅读将第一时间在快▹小说更新,记住域名kuaixs.cc☑(请来快▹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才是真正的内容,收尾是写信人的称呼。所以先生一问写给谁,提笔就刷刷刷的写,不懂的人一愣:嗯?我还没有说呢,怎么就写了一大堆了?呵呵,其实这是范本。

邮政所门口有几个代写家书摊位,相对于别的镇,这个邮政所门前多了几个代写家书摊位。作为入粤主要通道之一,嘉应州的前站,繁忙一点是正常的。在其中最醒目的摊位上,一个留着灰白长胡须的长衫马褂老头,正是那个女人的爹爹。这个老头顶着瓜皮帽,花白的长辫子摆在后背,戴着缺了一边腿的厚眼镜,时不时拉一下耳朵边那绳子绑着的半截眼镜腿,从镜框上方看一眼路人,再低头翻看破烂的线装书。

和别的代写家书的摊位不同,老头面前是一张厚实的榆木桌子,上面摆着几本旧书,还有笔墨纸砚,灰白长布罩着木桌,前面四个正楷的“代写家书 苍劲有力。现在摊位前正好没有客人。老头扭头的时候,看到了自家女儿的神情,他愣了一下,知道女婿身体不好,女儿有愁容也是正常,但是这回可是他叫女儿去算卦的,和老孙二十年的老交情,到底准不准,自己心里有数。

老孙可是江苏句容那边过来的,句容啥出名?茅山!而老孙祖上就是茅山出来的,虽然他捉鬼降妖不知道行不行,但走的文夫子路子,该精通的也精通了,除了熟读《大六壬》,有次酒后还放言《金篆玉函》拓本都有看过。脑瓜子转得特快,嘴巴油滑得很,双手掐指那是飞快,而别人都是单手掐算。老头也就是见他双手同时掐算,才深深被折服。

马褂老头深吸了一口气,缓缓的吐出来,然后站起走了过去。那女人见了,慌忙站起来,低头叫了一声爹爹,然后扭头走了。马褂老头看着自己女儿远去的背影,扶了扶眼镜,一屁股坐到了摊位前的马札上。孙半仙有点意外,笑了笑,装作收拾东西要走,马褂老头一抬脚踩在了中间那个手工画的八卦阴阳鱼上。

孙半仙整个人定住,伸出的双手,收也不是,放也不是,整个老脸憋得通红,千变万化。这用脚踩卦布,就是砸摊,如果是别人,孙半仙回头招呼一声,身后马上就会跑来几个提棍壮汉。砸摊的不是没有,在这地界混了快二十年了,啥场面没有见过,可这回是老黄头,跟别人不一样,老黄头是自己多年老友。

孙半仙扭头看了一眼靠在墙角几个在偷笑的挑夫,犹豫了一下,道:“老黄头啊!早跟你说了,不算熟人!不算熟人!你看!二十年来头一回没收到卦钱!

老黄头瞪着孙半仙,半天才缓缓的说:说吧!什么卦?钱少不了你的!

孙半仙犹豫了一下,道:贫道从来都不会泄露客人秘密,见你是小兰的爹。

“今晚!我家!陈年的竹筒酒! 老黄头说完抬起脚。

“行,晚上说! 孙半仙说完就收拾东西美滋滋的走了。贪杯不知道算不算孙半仙的一个毛病?

老黄头是个秀才,放在几十年前的江苏扬州那也是书香门第,可是兵乱,匪乱,旱灾,涝灾,瘟疫横行,也是没了办法,三十年前只好典当了家产,跟着逃荒的人流入了粤。自从落脚在隆文镇上,就靠着肚里的墨水给人代写家书维持生计,由于字体秀丽飘逸,瓜皮帽长衫马褂的老先生卖相不错,收入一直很好。

膝下有个独苗女儿黄小兰,自小乖巧聪明,跟着他也是认了不少字。因为祖籍江苏扬州,鱼米之乡,小兰具有江南美女的独特气质,漂亮的她在镇上也是早就出了名。在二十岁嫁了同样是入粤的客家人李定仁,惹得镇上后生气恼了很久。小兰现在一口客家话也是学得溜溜的,根本听不出口音来。

隆文镇是入粤到嘉定州的必经之路,每天商客如流,逃难的人也多,各地的方言大汇总,但还是以客家话为主。岩前村挨着隆文镇边上,在百年前就有各姓人定居了,而李家也是其中之一,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总得有人来开荒。

晚上,老黄头做了几道硬菜,边喝着江西带来的陈年竹筒酒,边等着听孙半仙的卦文。而孙半仙的注意力只在那金黄鲜嫩的烧鸡上。

女婿的病已经有好几年了,虽然是听天命之年,但那病在当时也是无力回天,该看的大夫都看了,反正大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老黄头心里甚至已经在盘算着真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话,这些年攒的钱,该拿一点出来做帛金,谁让自家独苗小兰还有三个儿子。

大外孙基超,年方十九,长得是虎背熊腰,那叫一个俊哪,白天出劳力,晚上跟坑美村的师傅学棍棒南拳。每晚的夜粥,也是喝了快三年,在那个年代到处都学武成风。二外孙基宏十七岁,白白净净,斯斯文文,一看就是读书的料子。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是张口就来,上的那几年私塾没白费钱,过两年考个秀才荐个举人应该没问题。小外孙基赴就比较调皮,十三岁总跟一班小孩到处野,也没个定性,一天不惹事就阿弥陀佛了。

老孙啃完了烧鸡,看着一桌的鸡骨头,用油腻的手指挖了一下牙缝就端起酒杯,美美的喝了一口,打了一个饱嗝。然后说道:

“老黄啊!酒我喝了,鸡也吃了。小兰呢把你女婿还有三个儿子的八字给我算了,四人的命格是各有不同,你那大外孙子会更好,不过得离开这里。小兰虽然没有给八字我算,但她的八字我是知道的,你想听听他们谁的命格?

老黄头也端起酒来喝了一口,心里想:现在连年荒灾,逃荒的人是越来越多,入粤的客家人如潮,土客之争也是延续了几百年,大家都是为了生存。想完老黄头叹了口气说道:

“我只想听听,哪里才是他们的安身立命之所。

“皇朝春秋千百载,铁炉烽烟五甲铭! 老孙头说完就去找抹布来擦手。

“啥玩意? 老黄头一脸不解的问道。

“卦文意思就是,你女婿一家,唐朝的帝皇遗脉,虽然唐皇朝已经过了八百多年,血脉淡薄,但是陇西李家总祠风水还在,现在夺不了天下,但是占山为王,还是能有三百年的余荫。

“做山贼? 老黄头一脸的铁青,冷汗直流,灰白胡须抖了几下,下意识的回头看了一眼院门。这可是掉脑袋的话,被人家听去,报官,不说诛九族,当事人砍脑袋是跑不了的。

“此言差矣!老夫说的是,寻一块风水宝地,发展壮大,做一个土大王!这叫做刀仔锯大树——以小博大。 孙半仙边剔牙边说。

“说得容易,现在入粤的客家人像潮水般涌来,哪还有好山好水好地给你占。嘉应州本身不大,现在来得早的人都忙着建围楼,防盗贼,防土匪,地里的庄稼也是自建民团来巡逻。还有,少在我面前称老夫!哼! 老黄头说完哼了一声。

老黄啊!你听我说嘛,我给你家小兰一家人算过了,你这个大外孙基超啊,命格是五行属水,绝境逢生的运途分歧数,虽是将相之才,但有灾厄,必须找五行为金木之地方可安然。如果在嘉应州,恐浮沉不定,凶吉难分,或两者并行哪。两年后,如果离开此地,往西南寻一金木之地,在其他运势的配合下,或者成大功,故乘吉运者,成功自至。记住,寻一金木之地,要改名方得五甲子的子孙运势。老孙说完,哈哈一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站起推开院门扬长而去。

老黄头目送孙半仙离开,陷入了沉思,这个孙半仙,认识了快二十年,一直留在此地,算的卦真真假假,也算是老油条了。但是他知道,老孙是不会坑他的。正在他沉思的时候,院门又响了,正当他以为孙半仙忘拿东西回头来寻,却听得一个惊慌的童音:“佬爷,不好了!我爹走了! 然后一个半大小孩哭着冲进来,细细一看,正是自己的小外孙基赴。

“知道了,你先回去,我收拾一下就来。 老黄头慈爱的看一眼来报丧的小外孙,出言安慰道,并目送他走出院门离去。女婿的病他是清楚的,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回头收拾了一下残桌,擦擦手进了厢房,钻进床底,扒开地砖,从粗布包裹的檀木盒子里面拿出几张银票。这是老黄头二十几年存下的银两,都到钱庄换成了银票,现在拿点出来,准备给女婿好好敛葬一下。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铁炉烽烟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世纪风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世纪风云并收藏铁炉烽烟记最新章节第二十九章:朱雀朝阳之辟火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