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的舰队未觉察到即将降临于中国的剧变,威严地向南驶过黄海,开始了载着人们去天涯海角的航行。永乐十九年二月初二(1421年3月5日),即航行第一天的清晨,此时,舵手保持船的正尾对着北极星,导航员则用牵星板测量北极的地平纬度。获得初次数据后,导航员则保持整整24小时的正南向航行,然后再进行另一次北斗的测量。通过向正南航行,在第一天航行结束时,他们不仅能够确定航行的纬度变化—距赤道南或北的距离—而且也可以因磁性变化来校正他们的罗盘、测量航行速度和航程,以及校正测速仪的计量单位。

朱棣的航海官员所使用的航行方法被当时极少的文献之一《武备志》(WuPeiChi)记载下来,并得以保存。这些中国的航海操作说明不知如何躲过官员的清查,其实它是一种船舶驾驶和海战的技巧手册(1)。有了这写在长而薄的纸条上的操作说明,为他们进行每一次定期航海提供了详细的方向,包括星星的位置、纬度、针位和沿航线能清楚地看见的岛屿、岬角海湾和水湾的地形描述。通过研究这些航海方向,不但可以推断中国人已航行过的航线,而且也可以推断他们航行的精确度和凭借星辰确定航线的能力。这部文献的价值不可估量。

北极星是中国天文学的基础,对于中国人,它在象征意义上和航海上都非常重要。天极被看作是人间皇帝神圣地位的对应词。官员、侍臣、仆人围在皇帝周围,就像别的星星旋转在北极星周围一样;侍从的服饰和他们与皇帝的接近程度,则表明他们的重要,如同“系”在北极星周的群星的亮度、颜色和定位。“圣人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

西方天文学方法包含的原理首先被希腊天文学家如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和托勒密(Ptolemy)阐明的,其纬度是以赤道为根据的。在中国的天文学上,纬度并非由距赤道的距离决定而是由距北极的距离,即北斗星的地平纬度来确定。北斗星处于北极的正上方数万亿英里远的太空中,是一颗明亮而易辨认的星星。从北极观察,北斗星在观察者的正上方,地平纬度为90°或纬度为90°;当在赤道观察时,北斗星以0°地平纬度或0°纬度处在地平线上。通过测量地平线(地平纬度)与北极星的高度,能使导航员计算出他所处的纬度。然而,因北斗星在正北向,这可能会引起磁性变化—罗盘的磁性北和正北向之间的差异,于是需要确定差异并做校正。

到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1421:中国发现世界(全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加文·孟席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加文·孟席斯..并收藏1421:中国发现世界(全文)最新章节附录:线粒体遗传基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