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时的京城里,凡是有可能出现商家携款、携货逃走的行业都不能随便申请,政府在发放牌照之前会要求申请者提供铺保证明。啥意思呢?说白了就是连坐。你想开店,无论多小,只要牵扯到预付钱货方面的问题,就得去找两家正常营业时间够年限的店铺作保。将来一旦你的信用出现问题,比如说像我的遭遇,修鞋店买卖做不下去了,老板带着顾客的预付款和高档鞋跑了,没关系,去找作保的那两家商铺,所有损失先由他们赔偿。他们如果赔不起也没事儿,他们自己也分别有两家商铺作保,继续赔,直到把顾客损失全赔偿完为止,否则政府就会出面查封商铺代为偿还。大家仔细琢磨琢磨,如果坑我的修鞋铺也有铺保的话,还能随随便便携款跑路吗?我觉得依旧有可能,但难度增加了不少。能给他作保的商铺为了自身安全肯定不会轻易应允,至少得知道修鞋铺老板的个人信息、家庭信息,甚至更多。这样一来,修鞋铺的老板如果没有特别巨大的利益就不会跑,因为跑了比不跑付出的代价还高,很不划算!”

这个故事到底有多少真实性洪涛不敢确定,但当年做买卖需要铺保肯定是有的,不光做买卖,去别人家里当佣人、甚至打个零工同样也需要铺保。

听上去好像当时的人特别没有相互信任,可实际上当时人与人之间的信用要比现在强很多,至少大部分商户不会以卖假货发财为荣,而是拼了命去钻研一两种拿手产品,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以便留住老顾客、招揽新顾客。

这些并不是洪涛的猜测和臆想,大家数一数目前残留不多的老字号,它们基本都是从解放前就扬名立万的,靠的全是诚信和真材实料。

倒是越靠近现代,老字号的产品就越花哨,同时也失去了质量,逐渐泯然于众。这叫啥?用个特别流行的经济学词汇,叫做劣币淘汰良币。

“可这样一来的话,是不是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就拿我来讲吧,当年孤身一人来京城闯荡,谁也不认识,根本找不到铺保,也就没法做生意了,哪怕我根本不想蒙人。不光是我,很多北漂的情况都差不多。”

洪涛的故事讲完了,众人有的点头有的沉思,最先开口的是吴友良。他的观点不能说和洪涛相反,分歧也很大,不赞同这种方式。原因是太不方便,尤其是对创业者不友善。

“那也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现在哪儿还有萝卜,全是泥,真该管管了!”不知道是不是由于酒的作用,一向内敛的纠妈妈格外活跃,手里拉着满脸沮丧的小米粒,嘴里还没忘反驳吴友良的立场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市井之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第十个名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第十个名字并收藏市井之辈最新章节552群魔乱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