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鹤龄已经告退了,弘治皇帝认真思考着张鹤龄的建议,当前局势弊端累累,不破不立,可自己是否有放手一搏的勇气?如果开了新政,朝堂之上有多少人支持,多少人反对?

不得不承认,张鹤龄有一句话是对的,你不去尝试,便什么都改变不了。

“萧伴伴,方才寿宁侯所说的话,你怎么看?”

萧敬正在一旁端茶呢,闻听此言,连忙跪下,说道:“陛下,奴婢只会伺候陛下,不懂朝政,也不敢妄言。”

开玩笑,这是要得罪满朝百官的,谁敢开这口?

弘治皇帝看了看萧敬,说道:“此时没有旁人,你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

萧敬眼珠转了转,说道:“奴婢觉得寿宁侯的话有几分道理,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陛下想做任何事,满朝文武没有理由不去做。但是,只怕祖制一改,怨声四起,到时候局面不好控制。”

弘治皇帝盯着萧敬,说道:“朕感觉你话中有话。”

萧敬回道:“前阵子陛下让奴婢密切注意南方一些王公贵族,奴婢确实打探到了一些风声。”

看着萧敬小心翼翼的样子,弘治皇帝知道这事没那么简单,说道:“说下去!”

萧敬嘴里吐出两个字:“宁王。”

宁王朱觐钧,初封上高王,弘治五年袭封宁王,是初代宁王朱权的第三代继承人,明太祖朱元璋四世孙,算起来是弘治皇帝的爷爷辈,而宁王和皇家的故事就比较曲折了。

当年十七皇子朱权十五岁的时候就藩大宁,大宁是一个边疆的地区,也就是今天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自从秦汉以来就是防御北方骑兵的最前线,这样的边疆重地自然要加强防备,所以朱元璋给他配了很多的军备。

朱权的手下有甲兵八万,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让一个十五岁的孩子来说统帅这么多的军力是不可能的,但是宁王他却以弱冠的年龄多次率领大军击蒙古,把花颜三卫收拾的服服帖帖,要知道北方的少数民族也是能征善战的,能有这样的战功实在是了得。

后来朱棣起兵靖难,刚开始的时候军力不足,刚刚打到雄安就打不动了,然而朝廷中的大将李景隆率五十万大军逼近北平,眼看朱棣的军队要战败了,这时候朱棣想起了他的弟弟朱权,当时的朱权手握大兵,实力非常的强大,要是能得到他的帮助,就会翻身。为了表明自己的诚心,让朱权不怀疑他,他一个人没有带任何的兵器就进了朱权的大营。

朱棣非常可怜的请求弟弟的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大明寿宁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南山有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南山有龙并收藏大明寿宁侯最新章节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