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大军出征,京师中并没什么影响,唯一的变化就是,手工业越来越多了。

因为朝廷大肆收购物资,导致市场上各种货物供不应求,一个接一个的作坊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直接导致农村里的劳动力越来越少,这下子地主急了,没人种地可不行啊,于是,佃户的酬劳越来越高,同时,大量引进耕牛。

在以前,地主可舍不得买牛,因为一头牛的价钱能顶十个成年男子,这笔帐都算的清楚。

现在劳动力越来越稀缺,相比之下,耕牛的价钱越发显得就没那么贵了,而且,朝廷已经收回漠南,草原上盛产牛羊,要多少有多少,漠南都司的牛羊源源不断向中原供应,形成一条新的产业链。

看到漠南都司的百姓一个个都有了出路,草原其他各部的牧民开始眼红了,以前不服朝廷管教的各部落纷纷主动向朝廷示好,就连西边瓦剌、漠北朵颜三卫等部落,也悄悄地向漠南都司迁徙。

本来游牧民族就是居无定所,茫茫草原上,也没有个明确的边界线,赶着牛羊走过来,把帐篷往这一扎,咱以后就是大明漠南都司的人了。

在一片生机勃勃之中,一间重新装修后的酒楼悄悄开张了。

确切地说,这里原来是酒楼,现在,是一家钱庄。

大明弘治钱庄!

钱庄是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金融组织,最初业务主要是货币兑换,后渐增加存款、放款和汇兑业务。

自古以来,金银长期处于稀缺状态,以至于在民间出现多种货币混合流通状况,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存在多种货币,当时各国之间的货币是可以互相兑换的,后来秦统一六国,统一了货币,规定黄金为上币,单位是镒,铜为下币,单位是半两。半两钱早在战国秦即已铸行,初为圜钱,旋即改为方孔圆钱。秦统一以后,将半两钱推行全国,自此,方孔圆钱这种货币形制一直沿用了两千余年。

货币兑换业务则自西汉开始出现,到唐宋有所发展,始由金银店、柜坊等兼营,元及明初,朝廷欲专行纸钞,民间仍用银锭和铜钱,银、钱、钞三品并行,多种公私机构商号兼营兑换业务,这些机构就是钱庄的前身。

由于金银铜这些货币金属太过稀缺,朱元璋大量发行大明宝钞,并颁布钞法,设宝钞提举司,其下再设抄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并于次年以中书省南京名义发行。

这个想法是好的,而且老朱也很重视,宝钞的设计也是花了心思的,最终定为方形,高一尺,宽六寸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大明寿宁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南山有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南山有龙并收藏大明寿宁侯最新章节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