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半的时间,南若玢在李腊梅住的那条胡同留下了一个传奇。

虽然进了八十年年代以后,海外亲戚回来走亲访友,送彩电冰箱、金银首饰的故事时有发生。

哪怕自己身边没有,嘴里也会有。

谁家多了一个海外富亲戚,在这个年头也不算什么新鲜事,除了惹人眼红,根本不具备广泛传播的价值。

这时候的很多倒爷,他们的起步资金就来源于海外亲戚。

只不过因为南若玢的年龄,才让人津津乐道,这段传奇传播的时间可能会更久点。

同时,南若玢也很让胡同里的人心疼。

八九岁已经是小大人,很懂事的例子,在这个年代不是没有,虽然说不上比比皆是,但是谈不上凤毛麟角。

早熟,往往伴随着不幸,小孩子变成熟基本都是被苦难给催熟的。

胡同里的人会想,究竟吃了多少苦,才能把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逼成现在的模样?

这是这个时代的符号,这个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

要是换到三十年后,那就得换成穿越、重生、切片,大部分人没经历过苦难,也无法理解苦难,那是一个吃一个月泡面就想跳楼的年代,那是一个个性年代。

七零晚、八零全、九零前,这横跨二十年生人,其中的绝大部分八岁到十三岁这五年,完全可以压缩和快进,除了吃饭、玩、多识几个生字,这五年对个人三观的建立贡献约等于无。

一个普通人三观的建立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学识、眼界、时间,他们需要时间去增长学识、拓宽眼界。

可如果一个人生活水平特别差或者条件异常之优异,那起决定性因素的时间,反而会变得次要。

一个每天从早忙到晚,勉强能让自己填饱肚子的人,很难有机会、有精力、有时间去不断学习,如果他被困在某地,不能走出去,眼界也很难得到拓宽,他的三观就会很早形成并固定下来。

条件优异者,他就不必等待填鸭机按部就班的往他肚子里塞“知识”,想学什么,他自然能找到渠道提前学到。

想去哪里增长见识,他也可以随时过去,他可以领略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人文风情。

当下的大学里,老师也会给学生讲“羙国”,这个如今经济最强大的国度;也会讲到苏修,这个如今军事最强大的国度。

讲课的老师多半没去过羙国,也没去过苏修,他们所讲的内容都是从书上看来的,很大的可能还是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鬼谷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鬼谷孒并收藏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最新章节第一千二百二十章、踌躇不前 (与正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