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放弃了医学救国和为革命牺牲生命,而选择了更深沉的战斗——文学救国。对于鲁迅的弃医从文,向来的说法是因为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期,在课堂上从日本人的电影片中见到了久违的中国同胞的麻木的神情,心灵受到了刺激,鲁迅自己是这样说的:

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作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鉴赏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这一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是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这种解释,在某些人看来是不足取信的,有人首先对他学医的动机就表示怀疑。郑学稼的《鲁迅正传》说:“一九○四年,他的祖父介孚卒(六十八岁),他自己也于当年八月进仙台医学专科学校。为什么他要学医呢?依《自传》说:‘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稍微读过明治维新史的人,对于已成名时(一九二五年)自传者的自供,都瞠目不解。不错,维新前日本已有了医学。但医学对这日本的历史重要运动之一的明治维新,有很大助力,却难找出‘很大’的证据。”周作人的解释一向得到公认,那就是因为父亲被中医治死,鲁迅选择学西医以救助像父亲一样的病人。这本来是人之常情,不知为什么鲁迅要修改自己的初衷?对于鲁迅的弃医从文的解释,郑学稼更是不以为然:“那么他就这样地学成了医学回国济世救人吗?不。自《自传》说,‘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转下页)

竹内好说:

鲁迅在仙台医专看日俄战争的幻灯,立志于文学的事,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这是他的传记被传说化了的一例,我对其真实性抱有怀疑,以为这种事恐怕是不可能的。然而这件事在他的文学自觉上留下了某种投影却是无可怀疑的,因此拿这件事和我所称之为他的回心的东西相比较,并以此作为一条途径来探讨他所获得的文学自觉的性质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新发现的鲁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邹范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邹范平并收藏新发现的鲁迅最新章节性幻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