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视节目的斗争引发《父亲嫌疑人》

1,记者:您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走红作家,二十多年来出版了几十部作品,这些作品题材各异,很多都引起广泛影响。最近七八年,您先后出版了以“文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芙蓉国》、《蒙昧》、《牺牲》、《黑山堡纲鉴》、《那个夏天你干了什么》,官场政治小说《龙年档案》,纪实长篇《温情马俊仁》,学术著作《童话人格》。几年前,您曾被一些评论家和媒体评为“最会变脸的作家”,而读者似乎也习惯了您的变脸。

您最新一次“变脸”,就是刚刚出版的《父亲嫌疑人》。

您喜欢被称为“最会变脸的作家”吗?您是否刻意“变脸”?

柯云路:首先,我没有刻意变脸,我没有想过用变脸来赢得读者的青睐。但是,当媒体把我评为“最会变脸的作家”时,我发现自己确实在不断地“变脸”。一个变化是写作题材,从文学到心理学,教育,文化人类学。另外是写作风格,在文学之内也经常变化。我不愿意重复自己,变换写作题材和写作技巧,能够带给我新鲜感。我喜欢发现新奇的东西。

2,记者:听说您是看一个电视节目,触发了《父亲嫌疑人》的写作?您常常看电视吗?

柯云路:写作是比较费眼睛的,出于保护视力的原因,我很少看电视。偶尔看,也是手拿遥控不停换台,漫无目的。

记得那个晚上,我也是拿着遥控不停地转换,但一个访谈节目引起我的注意。谈话涉及文学文化学,嘉宾中有年轻人,有学术权威,里面有我认识的人。表面的讨论客气文明,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两代人的明争暗斗。年轻人已小有成就,大声张扬着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权威们则在评价新秀们的作为。这个场面让我联想很多,联想到各行各业年轻人与老一辈的冲突。由此触发了这次的写作。

3,记者:网上有人猜测,阿男的原型是某位八十年代生作家。是这样吗?

您能说说那期电视节目,是哪几位年轻人在对峙老一辈?

柯云路:文学就是文学,来源于生活,但不等同于生活,我不希望任何人对号入座。

这里,我想引用不久前收到的一封年轻读者的来信。

柯云路,你好。

《父亲嫌疑人》看完了。也做了新浪页面旁边的问卷调查,看到你问当今弑父的斗争是否这么残忍的时候,我填写的“是”。

从年龄上来说,我是年轻人,正参与着种种弑父的浪潮。弑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父亲嫌疑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柯云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柯云路并收藏父亲嫌疑人最新章节八十年代红与八十年代生-评《父亲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