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攻读了印度语言文学后,在外交部印度研究所做过点编译工作,到中国驻印度使馆任职六年,后在外交部亚洲司工作期间又是坐在"印度桌子"上(外国人的说法,意即主管印度事务的官员)。可以说,在我人生之旅中将近1/3的光阴不同程度与印度打过交道。每当我说起这些经历时,不知情者往往认为我可能是个印度问题专家。然而遗憾的是,一来我这个人智能一般,成不了什么专家。二来印度这个国家太古,太大,复杂性和多样性非同一般,研究印度这个国家不知从何下手。但毕竟这么多年的接触,对印度这个国家我总算有点兴趣,有点感情,有点了解。

我在国外工作期间,遇到印度外交官总要就印度过去的情况以及当前的局势叙谈一番。我们夫妇外交生涯最后几年在文莱任职,与印度大使夫妇交往甚密,印度大使曾问我,对印度这个国家最喜欢的是什么,最不喜欢的又是什么?我毫不迟疑地回答:"我最喜欢的是´印度的文明´,我最不喜欢的是´印度的不文明´"。该大使深表诧异地问我:"´印度的文明´好理解,但何谓´印度的不文明´,我不知道潘女士指的是什么?"当时我心情有点紧张,预感到在外交场合这么说话,可能有失礼节。我赶忙解释,我酷爱印度的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我认为这些是印度文明的集中体现,但我对印度沿袭至今的嫁妆制度不可思议,我特别同情那些因为赔不起嫁妆而被烧死的妇女。我所说的"印度的不文明",可能不恰当,但我最不喜欢的就是这些习俗。接着我们就印度嫁妆制度问题进行了一番交谈,没想到在这个问题上,该大使与我从观点到情感完全一致,用外交语言来说,我们在极其坦率与友好的气氛中"达成共识",我这才放心了。不过事后,我想作为外交人员在对外场合讲话,还是应该"外交"一点为好,不要这么直来直去,否则闹不好会引起误解。上述是我捉笔撰写印度嫁妆制度时,脑海中突然出现的这么一段小插曲。

在印度任职期间,我在调研室分管印度内政,每天忙于跟踪错综复杂的党派斗争和千变万化的社会动乱。除此之外,我还搜集一些我感兴趣的特殊课题,如妇女状况,嫁妆制度等也在此列。印度的嫁妆制度源于何时,古代文字资料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印度《摩奴法典》中有这样的字句:"过门的媳妇如能带来充足的财富,在婆家就会受到尊敬,神灵也会感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飞向“世外桃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潘正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潘正秀并收藏飞向“世外桃园”最新章节一条披肩惹出麻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