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晚年几次表达过这种看法:在“40年代中期———我想我有点过于自负了———我觉得,我很有名,是两位打过一场大笔仗的经济学家之一,一位是凯恩斯,另一位就是我本人。现在,凯恩斯已经去世?穴1946年4月?雪了,成了一位圣人;我则由于出版了《通往奴役之路》而臭名昭著”{19}。哈耶克在另一个场合又说:“凯恩斯只要还活着,就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很有争议———但他去世后,则被吹捧为圣人。大约有二十多年时间,我只有一次很不好意思地对我妻子提到,在凯恩斯去世后,我可能是在世的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了。然而,10天以后,就不是这么回事了?穴大笑?雪。那个时候,凯恩斯成了大人物,而渐渐地,没有人还记得我是个经济学家了。”{20}

哈耶克觉得,凯恩斯去世的时候,他是两大著名经济学家之一,但其它人可不这么看。科斯说,在英国,“其它人都不这么想”{21}。据弗里德曼说:“在美国也没有人这么想。据我所知,在美国,从来没有人把凯恩斯的名字与哈耶克相提并论,认为他们是同一档次的。事实上,我倒宁愿说,在美国,人们更多地把凯恩斯与罗宾斯相提并论。”{22}哈耶克一生中获得的最广泛的关注是1945年春天在美国和英国。他自己无疑认为,《通往奴役之路》对他早期的研究的一种自然延续,但不管是他的论敌还是朋友都不这么看。在工党以压倒一切赢得1945年的大选后———在美国巡回演讲和英国选战期间遭受批评之后———用一些“比他左一些的熟人”的话说,他“已经不再是一位科学家了,而退化成了一位宣传家”{23}。1945年工党在英国获胜后,不管是在美国还是英国,哈耶克不再是思想家了,而被视为某种教条的象征。

哈耶克当时的书信似乎显示,他后来觉得战后继续留在英国是个失误。他跟伦敦经济学院的同事们的关系也疏远了。整个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早期,他在《经济学》上发表了很多文章,但自1946年2月号上发表那篇论述历史的文章后,他在伦敦的最后四年,竟然没有在《经济学》上再发表一篇文章。1947年11月,他写信给政府研究局的L.B·米勒说,他觉得在英国不受重用,无用武之地,教的课又太多,他的观点被认为太极端,他的建议根本没有人听———然后又说,他当初应当接受美国提供的职位。{24}

1948年,哈耶克考虑给《通往奴役之路》写一篇后记,谈一下自它发表以来的变化。他对战后工党政府的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哈耶克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艾伯斯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艾伯斯坦并收藏哈耶克传最新章节第41章 “普遍的和平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