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0~1369)字伯仁 号燕衡,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

民族英雄 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 明朝开国名将。宋朝南渡时常氏迁来怀远 到常遇已经是第七世。其父常六六 母高氏。其妻蓝氏生有三子三女。常遇字伯仁 生于公元1330年(元朝至顺元年)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貌奇体伟 勇力过人 猿臂善shè。23岁时 适值元末 朝政rì非 天下大乱 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常遇适此啸聚绿林草泽中 后在和阳归顺了明太祖朱元璋。

相传 常遇率军队进驻九华山时 适逢天旱无雨 士兵饮水困难。于是 他亲自带领将士在九华山下寻水 忽然在五溪桥南边挖出了六股泉水 解决了部队饮水的困难。这六股泉水泉水是否为常遇所发现 无从查考。但是常遇结寨六泉口 大战九华山却是千真万确的。后人有诗可证:偏仄旁山行 溪流咽不呜。何年留古砦 犹复说开平。

据史料记载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初 朱元璋令常遇与另一名大将徐达率重兵镇守池州防备。陈友谅统其兵众 部署袭取池州。徐达侦悉陈友谅的行动 令常遇率jīng兵万人 设伏于六泉口。陈友谅兵至 全力猛攻池州城 徐达率领守军开城出击 常遇伏兵掩其后 大破陈友谅军 斩首万余 擒捉三千 陈友谅败走江州(九江)。

这次战役不仅恢复了皖南

军事要地太平县 也使汉军龟缩于武汉不敢再犯。论功行赏常遇功劳最大。朱元璋夸赞他说:“当百万众 摧锋陷坚

⑺喜欢看兰箭写的元末发迹史_常遇春吗?那就记住快小.说的域名kuaixs◍cc⑺(请来快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莫如副将军。”

常遇当年设伏的地方就在今天九华山的大古岭、凤凰岭一带 并在百丈潭前留有诗文:赤汗透征袍 何如孝隐高。结庐亲冢侧 只为报劬劳。

可惜 常遇只活到40岁 就病死于柳河川。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 军中有“常十万”之称 人美称他为“天下奇男子”。死后 被追封为“开平王” 故六泉口又有“开平寨”之称。当地村民为纪念常遇智勇过人 还在大古岭下的在百丈潭侧建庙祭祀 当时称将军庙 庙址所在村落因此得名将军村。该庙规模壮观 翘檐飞角 庙内塑有常将军全身像。抗rì战争中庙宇为rì军焚毁 但村民仍保留“拜将军年”的旧俗。

常遇

传体貌奇伟 沉毅果敢 长臂善shè 豹头环眼 燕颔虎须。元至正十五年(1355) 参加农民起义军 随朱元璋渡长江 取太平(今安徽当涂) 破集庆(今南京)等地 每战必先 屡立战功 升中翼大元帅。十七年 攻宁国(今属安徽) 身中流矢 裹伤再战。此后连克宁国、池州(今安徽贵池)、婺州(今浙江金华)等城。二十三年秋 在鄱阳湖之战中 他奋勇当先 救出被陈友谅军围困的朱元璋 旋即率军封锁湖口,会同诸将全歼号称60万的陈军。二十五年十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进攻张士诚 先取淮东,后占浙西,于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苏州) 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因功升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十月,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25万北上 转战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今běijīng) 灭亡元朝。明洪武二年(1369) 率军继续北征 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 俘元宗王及将士万余。七月 回师途中 暴病而卒 追封开平王。他英勇善战 统军有方 自谓能以10万众横行天下 军中称为“常十万”。

[编辑本段]

鏖战衢州

常遇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麾下的一员骁将。他身为军中前锋 作战勇猛 席卷幽燕 直捣元上都。由于他曾攻克了开平府(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 被封为开平王鄂国公。洪武二年(1369) 年仅39岁的常遇因得“卸甲风” 而暴死于柳河川军中。朱元璋痛失爱将 以诗悼之:“忽闻昨rì常公薨 泪洒乾坤草木湿” 并将其作为陪葬明孝陵的勋臣 择墓于南京太平门外 赐给祭田。后又在南京鸡笼山下建的功臣庙中 将其居于首位以祀之 甚见尊礼。

元至正十九年(1359)七月 朱元璋攻取金华后 派遣大将军常遇进兵攻取衢州。常遇率部一路杀将而来 首先攻取了龙游城。他在戎马倥偬间 还吟赋《龙游道中》一诗以纪行:“策蹇龙游道 西风妒旅袍。红添秋树血 绿长旱池毛。比屋豪华歇 平原杀气高。越山青入眼 回首鬓须搔。”字里行间 流露出英雄豪气。

当常遇率领马、步、水三军到达衢州城下时 但见城垣壁垒森严 固若金汤。守城的元将伯颜不花的斤 是维吾尔族人 荆南王朵尔的斤之子。1356年授衢州路达鲁花赤 因功升浙东都元帅 擢江东道廉防副使 分守衢州。伯颜还擅长诗歌 通晓音律 工于书画 他的《古壑云松图》至今仍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城中当时还有位汉名马浩的高官 即衢州路总管薛超吾儿 出身贵族 也是维吾尔族人 曾两度治衢 政绩显著。他与萨都刺、鲜于枢等交谊甚笃 也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

常遇率部在城下树栅栏 建奉天旗 从陆上、水上将衢州6座城门团团围住。常遇又造吕公车、仙人桥、长木梯、懒龙爪等攻城军械 “拥至城下 高与云齐 yù阶以登城” 他又在大西门城下“穴地道攻之”。伯颜不花的斤面对常遇部的猛烈进攻 凭借坚固的城垣 “以束苇灌油烧吕公车 驾千斤秤钩懒龙爪 用长斧砍木梯 筑夹城防穴道” 双方交战激烈 常遇久攻不克。

后来 常遇以奇兵出其不意地突入 毁其所架之炮 攻围甚急。元军支持不住 遣使密约投降 衢州路院判张斌夜出小西门 迎常遇大军入城。这样 元军甲士万人 才迅速崩溃。

常遇攻取衢州城后 立“金斗翼元帅府” 设元帅和枢密分院判官 元朝在衢统治势力遂荡然无存。

[编辑本段]

南下立功 升任元帅

勇猛敢战 这是常遇戎马生涯的最大特点 并贯穿于历次重大战役。至正十五年(1355)六月 常遇投奔朱元璋不久 朱元璋即率军渡江南下 在著名的采石矶(在今马鞍山市之南、长江东岸)战役中 面对着元朝水军元帅康茂才的严密防守 常遇乘一小船在激流中冒着乱箭挥戈勇进 纵身登岸 冲入敌阵 左右冲突如入无人之境 朱元璋即挥军登岸 元军纷纷溃退 缘江堡垒纷纷归附。朱元璋乘胜率军攻占太平。次年三月 又攻占集庆 改为应天府。集庆及其周围地区的占领 使朱元璋获得一块财富之区 为在江南的继续开拓和壮大奠定了基础。这一阶段的战斗 常遇锋芒初露 立了头功 开始受到朱元璋的信任 由渡江时的先锋升至元帅。

[编辑本段]

西征陈友谅 战功卓著

西征陈友谅 常遇再立大功。陈友谅占据上游 jīng兵大舰 雄心勃勃 是朱元璋开拓事业的主要威胁。至正二十年(1360)五月 陈友谅率水军数十万直取应天 在南京城西北的龙湾与朱元璋军展开一场恶战。朱元璋以弱御强 便设计用伏 诱敌深入 常遇奉命与冯国胜率帐前五翼军三万人设伏 为全军主力。经过一场鏖战 在龙湾登陆的陈友谅兵 遭到常遇、冯国胜伏兵的冲杀 死伤惨重 溃不成军。正值江水落cháo 龙湾水浅 陈友谅一百多艘巨舰全部搁浅 朱元璋挥水陆军并进 陈友谅大败而逃。龙湾大捷 朱元璋转危为安 并壮大了力量。常遇大破敌阵 战功卓著 不久 升行省参知政事。

龙湾战后的第三年 1363年 陈友谅以号称六十万大军倾巢来攻 在鄱阳湖与朱元璋军进行了一场持续三十六天的决定生死存亡的水上大决战。朱元璋先是派兵封锁敌人的归路 交战中 陈友谅军船大、坚固 但速度慢 朱元璋军船小、速度快 cāo作灵活 两军相持 难解难分。一次朱元璋座船搁浅 陈友谅的大将张定边率船队来围攻 情况危急。常遇奋勇当先 shè伤张定边 又用自己的战船撞击朱元璋的座船 使其脱离浅滩。战斗中常遇奉命积极组织火攻 发挥小船优势 乘风纵火 陈友谅的舰队被烧得烈焰冲天 兵将损失过半 湖水尽赤。陈友谅率残舰撤往湖口 又受到朱元璋诸将的追击和常遇的迎头堵截。陈友谅在混战中被流矢shè中死去。这场决战扭转了双方力量的对比 陈友谅覆灭 使朱元璋成为群雄中之强者。常遇因功受赏 得金帛田地甚厚。不久 升为平章政事。

[编辑本段]

东征北伐 攻取元大都

至正二十四年(1364)七月 常遇先是随徐达率军攻占庐州。接着 又与邓愈会合征服江西的新淦、吉安、赣州、南安等郡县 岭南韶州、南雄等地望风降附。第二年五月 常遇又奉命与邓愈率军攻取湖北的安陆、襄阳;十一月与徐达率军攻占了泰州。至正二十六年(1366)八月 朱元璋以徐达为大将军 常遇为副将军 率兵二十万东征张士诚。按照朱元璋的部署 徐达、常遇的军队先攻取了湖州和杭州等地 翦除了张士诚的羽翼 平江(今苏州)孤立无援 经过长达十个月的围攻 平江城破 张士诚败死。常遇以功进封为鄂国公。

至正二十七年(1367)十月 朱元璋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 常遇为征虏副将军 率二十五万大军出师北伐。当时北方元朝军事力量已经大大削弱 所以 徐达、常遇出师三个多月 即平定山东。洪武元年四月 明军在洛阳的塔儿湾与元军遭遇 常遇单骑突入敌阵 麾下壮士从之 勇猛冲杀 在洛水之北击溃元军五万 俘获无算 史称塔儿湾大捷。这一仗 占领了河南和潼关 夺取了陕西的门槛 为攻取元大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形势。

洪武元年闰七月 徐达、常遇率马步舟师由临清沿运河北上 连下德州、通州。元顺帝携后妃、太子等逃奔上都开平(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八月二rì 徐达、常遇一举攻占大都 改为北平府。稍事休整即又挥军西进 攻取山西。与jīng锐的扩廓帖木儿军进行了艰苦的搏战 平定山西。洪武二年三月 西征军进攻陕西 元将李思齐由凤翔奔临洮 力竭投降。元顺帝乘明军主力长驱秦晋之机 命丞相也速率军向北平反扑 兵锋已抵通州。常遇又奉命与李文忠率步卒八万、骑士一万驰救北平 元军闻讯即向北逃奔 常遇率军追奔千里 大获全胜。为了覆其巢穴 最终解除元军对北平的威胁 常遇又率军径取元上都开平 顺帝逃奔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常遇夺取开平 全歼留守元军 缴获车万辆、马三万匹、牛五万头。

洪武二年(1369)七月 常遇自开平率师南归 行至柳河川(今河北龙关县西) 得暴病卒于军中 年仅四十岁。朱元璋闻丧大为震悼 赐葬钟山之下 并亲自出奠。书报大将军徐达回京参加会葬。为表彰常遇的功绩 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 追封开平王 谥忠武。又封子常茂为郑国公 岁禄二千石。常茂隶宋国公冯胜北征纳哈出 不奉约束 被削爵 安置在广西龙州;又别封次子常升为开国公 建文末 以抗靖难师安置云南临安(今云南建水) 忧死。

[编辑本段]

“虽古名将 未有过之”

常遇自从1355年追随朱元璋 参加采石矶渡江战役 到1369年夺取元上都开平 暴卒于柳河川为止 十四年戎马生涯 转战南北 可以说无役不从 战无不胜。常遇“为人沉鸷果敢” 被誉为当时的天下奇男子。他曾自负地说:“我率十万人便可横行天下” 军中送他一个绰号叫“常十万”。他不仅有勇 而且也有智谋 常常以智取胜。或者设伏 使用疑兵;或者声东击西 出敌不备。在历次战役中都不乏其例。比如1359年七月 常遇率兵攻衢州 元将宋伯颜不花悉力守备 常遇使用各种攻城器具 仍久攻不下 乃以奇兵出其不意 挖穴道进入南门瓮城 毁敌所架炮 又策动元将张斌约降 内外夹击 乃夺得衢州。再比如 1360年五月 常遇与徐达一起攻破了陈友谅的枞阳水寨 陈友谅率大军前来报复 四处扬言要攻取安庆。常遇经过分析 认为其中有诈 这是陈友谅要夺取安庆附近的池州 是声东击西之计。同徐达商议后 决定将计就计 设伏诱敌 陈友谅果然中计 腹背受敌之下大败而逃。这都是常遇以智谋取胜的典型战例。所以史书上说 常遇“虽不习书史 用兵辄与古合” “克敌制胜之方皆中节度”。

常遇“爱抚士卒” “每与敌战 出则当先 退则殿后 未尝败北 士卒乐为之用”。这是自古名将几乎所共有的一个优点。与此相应就是兵有纪律 所到之处秋毫无犯 不扰民。他很同情百姓的疾苦 这同他出身农家有关 也是朱元璋在开拓事业中一贯严格要求的。常遇与胡大海一起曾向朱元璋建议 免收百姓给军队交纳的粮草——寨粮 朱元璋采纳了这个建议 注重发展屯田事业 以解决军队的粮饷 从而减轻了占领地区百姓的沉重负担。

在和同僚之间的关系上 常遇处理得也比较好 在作战中能够节制诸将又能虚心与诸将研究对策 集思广益。他身为副将军 与大将军徐达一起征战 非常尊重小他两岁的徐达 谦逊地“奉节制 进止赴期不敢爽毫发 大将军雅敬爱之” 始终无小间。当时 徐达、常遇两员大将并称 “一时名将称徐、常”。一个以谋略持重著称;一个以勇猛果敢闻名。朱元璋很会用将 以徐达为正 常遇为副 用其所长 互相配合 相得益彰。

常遇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 敢于直言 效命疆场 尽瘁而终。朱元璋对常遇也特别爱重 认为常遇的功勋“虽古名将 未有过之”。常遇也善于处理同主子的关系。1365年二月 当常遇率军征服江西上流未附郡县班师之后 朱元璋对常遇“颁赏赐劳” 特意表彰他“勤劳于外 南平诸郡 兵不失律 民无所扰”的功劳。常遇对答颇为得体 他说 这是“皇上成算 所至辄克 非臣所能”。貌似宽厚心实险狠的朱元璋自然最爱听这样的话了。

[编辑本段]

永流大地

常遇的英年早逝 是明朝初期的一大损失 因当时还有元朝的残余势力还未完全消灭 还有一些硬仗等着他去打。但对他个人来说 逃脱了朱元璋的谋杀 保全了他的荣誉 使他的英雄业绩得以流芳百世 与rì月同辉 也是一件幸事。

《明史》赞曰:“开平摧锋陷阵 所向必克 其智勇不再中山(徐达)下 而公忠谦逊 善持其功名 永为元勋之冠。身衣rì月剖符锡土若王者 可谓极盛矣!”

常遇逝世消息由信使用最快速度于七月二十三rì上午送达应天 朱元璋闻讯惊倒于龙椅上 对于遇之死极为悲恸 并怕遇之妻蓝氏接受不了 次rì一早 马皇后就到遇家且一直陪伴蓝氏。

次rì。朱元璋也未上朝 召来刘基、李善长、宋濂等人商量安排常遇后事 提出按宋太宗为韩王赵普的治丧礼仪来为遇治丧。

朱元璋追封常遇为翊运推诚 宣德靖远功臣 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 追封开平王 谥rì忠武。配享太庙。朱元璋给常遇最高荣誉。古至明代 封鄂谥忠武 只有唐朝尉迟氏、宋朝岳飞。遇公是第三个。朱元璋还赋诗一首 表露其对常遇逝世的极度悲哀。“朕有千行生铁汁 平生不为儿女泣。忽闻昨rì常公薨 泪洒乾坤草木湿。”此后朱元璋令宫廷画师为遇公绘制身穿龙袍的全身像。自此开平王常遇便永远长眠于钟山之上 永远的休息了。

常遇逝世后 全国很多地方怀念他的功绩为他建祠祭祀。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20年)乾隆皇帝亲笔御提“勇动风云”四字 颁诏常遇家乡建开平王庙 三层大殿 巍峨壮观。于乾隆十七年七月二十八rì由尹继善到怀远常遇祠堂安位主祭。其奉旨题联一副:“将十万众之威名 常诵都人仕女;居七八分之功业 永留大地河山。”

遇公怀远裔孙

常天义

[编辑本段]

怀远县志

伊斯兰教旧称回教清咸丰年间由凤台县太平票*赵传入我县随赵迁入我县

者7户50余人定居于现回汉乡清同治三年1864年*在砖桥西现教门庄建清

真寺一所公请赵为阿訇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涡阳县庙集*500余人移居我

县河溜几经周折至解放前夕全县尚有*350人其中阿訇1人香老7人

建国后伊斯兰教民多集中在万福区回汉乡1958年阿訇闪福如脱离教务参加社会工

作清真寺改做他用教门停止活动

1978年后落实宗教政策退还寺产教门恢复

1985年全县有*868人

如有看不懂

请看简写

明代开国第二武将 对朱元璋极为忠心。朱元璋手下原有三员大将闻名天下:邵荣、徐达、常遇。邵荣资格老 功劳多 可数第一 遂有不臣之心 被朱元璋发现后 本yù革职免死。常遇挺身而出 称臣子当忠心不二 邵荣这样的反臣竟然可免死 则自己与邵荣不能并存于世。朱元璋听了之后“下了狠心” 含泪斩了邵荣。

常遇一生为将未曾败北 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 军中有“常十万”之称 人每称他为“天下奇男子”。可惜 他只活到四十岁 就病死于柳河川。临死前留下遗言:“恨不能再报效太祖。”

朱元璋闻讣大恸 立即震悼罢朝 亲往祭奠 扶灵大哭 并泣咏挽诗一首:“朕有千行铁液汁 平生不为儿女泣。昨rì忽闻常君薨 一洒乾坤草木湿。”咏罢 又开棺睹容 遂脱下龙袍 盖其遗体之上。后又亲为选择葬地———南京钟山北麓 至10月9rì始葬 举行了隆重葬礼。复又追封其上三代皆为开平王 并命礼部监修王陵 赐立碑碣和王爵应有的石器二十余具。巍峨严整 雄伟壮观。从此古老的贾村便改名为常家坟了。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元末发迹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兰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兰箭并收藏元末发迹史最新章节第六十一章 潼关血战(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