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的“开山祖师”

兼析词牌名《苏幕遮》

据宋代吴虎臣《能改斋漫录记载》:有一次梅圣俞在欧阳修那里做客。有一位客人认为林逋的《点绛唇?草》是当世写得最好的: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馀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林逋就是人称“梅妻鹤子”的著名诗人林和靖。他这首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的婉约词,把咏物与抒情熔于一炉,在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愁,给人留下无穷的想像,历来为人们所传唱。

梅圣俞非常不服气,就以同样的题材,另外一个词调写了一首《苏幕遮?草》: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庚郎年最少。?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俱备。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却反落入苍凉之境。全词通过上下片的对照,抒发了作者的惜草、惜春的情怀,寄寓了个人的身世之感。全词形象鲜明突出,意境深远含蓄,耐人寻味。

故早宋代著名词评家沈义父就在《乐府指迷》中指出:“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难怪欧阳修读后,击节称赏,赞叹不已。

关于《苏幕遮》这个词牌名的来历,有如下三种说法:

一是胡人歌舞戏曲说:本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宋朝周邦彦,依此调填词,有:“鬓云松,眉叶敛”之句,因亦名《鬓云松令》又名《云雾敛》。源于龟兹乐,本为唐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地区)民间于盛暑以水交泼乞寒之歌舞戏。

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一记载说:苏幕遮,西戎胡语也,正云“飒磨遮”。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或作兽面,或像鬼神,假作种种面具形状。此曲北周时传入中原,至唐中宗时尤为盛行。

据《新唐书?宋务光传》引吕泰上中宗疏:“比见都邑坊市,相率为浑脱队,骏马戎服,名苏幕遮。”

《新唐书》记载:“北方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曰苏莫遮。”是《苏幕遮》本为胡乐,唐时传入中国,遂为舞曲之一。“摩”与“莫”及“幕”均一音之转。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宋词风月故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嗟余听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嗟余听鼓并收藏宋词风月故事最新章节二三一、占得东风第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