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突击集团夺取宝林的同时,南方突击集团也已经在绥芬河方向取得了突破。同样是在6月8日深夜11点,南方突击集团的第11装甲师(也就是我曾经担任国家安全代表的那个师)从牡丹江市东郊的前沿阵地出发,沿着铁路线一直向东突击,协同作战的还有第33师、第36师以及两个集群直属野战炮兵团。南方突击集团的装甲兵力明显比北方突击集团薄弱,他们没有自行火炮或突击炮的支援,迫击炮数目也很少,野炮的密度和北方突击集团差不多;不过他们面对的敌人也比较薄弱,只有苏军第173师的一个团,以及第174师的少量部队。一开始,战斗进行的非常顺利,我军在突破正面上形成了四比一的兵力优势,炮火密度是二比一,装甲兵力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0比1(苏军整个阵地上只有3门突击炮,没有坦克),苏军第173师的一个团几乎在一小时内就被完全打垮了。铁路线附近的地势非常平坦,并不像宝林附近那样泥泞,坦克和步兵都可以很轻松的向东冲锋。然而,到了6月8日凌晨3点左右,南方突击集团就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第11装甲师的先头部队冲的太快,与步兵完全失去了联系,后续坦克部队与步兵的配合也非常生疏,双方都不知道应该如何互相支援,所谓的“步坦协同作战”完全成为一句空话。第11装甲师师长虽然多次命令各部队“保持紧凑的队型,限制速度,决不可脱离与步兵的联系”,但各个装甲连完全了陷入各自为战的境地。

早晨6点15分,第11装甲师第3装甲连、第5装甲连的22辆坦克已经到达了穆棱以西20公里的红山口,这是老爷岭山脉最低矮的一个山口,只要越过山口就可以直指穆棱,那里被认为是苏军第173师的师部所在地(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错误的)。当时,溃退的苏军步兵已经重新组织起来,有秩序地沿着铁路线撤退,显然是准备进行纵深防御,但这个事实没有得到我军装甲兵的重视。师长不停地向第3装甲连呼叫:“你们在哪里?你们在哪里?是否遇到了苏军有组织的抵抗?若发现苏军有加强的迹象,立即停止前进,等待大部队跟上!”第3装甲连连长的回答却是:“没有人能够阻拦我们,甚至没有看到一个敢于反抗的俄国人。前方就是红山口,如果俄国人不在那里抵抗,他们就肯定是放弃抵抗了!”

俄国人当然没有放弃抵抗,仅仅10分钟之后,第3装甲连就被密集的37毫米反坦克炮弹打的烈焰横飞,他们被困在红山口的陡峭坡地上,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甚至搞不清反坦克炮弹究竟是从哪儿来的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共和国战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联合光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联合光子并收藏共和国战争最新章节精华书评选(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