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朱熹集注:犹人,不异于人也。情,实也。引夫子之言,而言圣人能使无实之人不敢尽其虚诞之辞。盖我之明德既明,自然有以畏服民之心志,故讼不待听而自无也。观于此言,可以知本末之先后矣。上传之四章。释本末。此章旧本误在“止于信”下。

“此谓知本,”(程子曰:“衍文也。”)“此谓知之至也。”此句之上别有阙文,此特其结语耳。

朱熹把《礼记》的版本进行了移动、嫁接,在“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和“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之间叉进了他前面删掉的一节儿,就变成这一句在“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之后,因为他认为《礼记》搞错了。

我们来瞅一瞅谁错了。

前文已经提及,曾参那帮人把“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的意思领会错了,接了一句: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在此,就不管诗句了,就看它与下文“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是否连得上。

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在《论语》解读中我已经斟究过了,是孔子说:审案,我和别人是一样的,必然是(搁平它)使双方不再有纷争。

前文的意思是君仁,臣敬,子孝,父慈,全国人之间都有诚信。就如老师说的:使双方不再有纷争。

他这个还算连得上,全国人民都有礼了,当然就没得纷争了。而朱熹弄来搞到“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之后,这个反倒就连不上了哟,先人,唉,无语了。还大言不惭:上传之四章。释本末。此章旧本误在“止于信”下。

接着的这一句:“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朱熹和他的前辈们,又没弄懂这是啥意思了。

朱熹说:情,实也。引夫子之言,而言圣人能使无实之人不敢尽其虚诞之辞。盖我之明德既明,自然有以畏服民之心志,故讼不待听而自无也。观于此言,可以知本末之先后矣。

他的前辈程老师说后一个“此谓知本”是误笔(衍文也)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管锥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三才童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才童子并收藏管锥集最新章节三十二、杂篇&#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