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对于19世纪的各国政治家而言,他们似乎永远都无法看到政治家与科学技术的之间的联系,同样也无法理会国家应该对科技技术持以什么样的态度,在工业革命以来,欧美各国的科技发展集中于个人发明家、学者以及企业之手。而在19世纪晚期,面对国家科技全面落后的现状,中国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以政府的力量推进科技的研究发展……回顾随后数十年间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具有两项鲜明特征,提升了其规划的实效性、指导性与执行度。一是多层面规划-计划:非形式化的体系设计,“因何而变”、“参与方”、“战略/策略”贯穿设计的始终;二是创新管理的大协同:“有形之手”隐于无形,在依法建构的运行基础纸上,依靠多元协同的管理机制,产出前瞻引领的单项计划……而这一雄心勃勃的,甚至改变了世界科学技术格局的变革,正开启于1892年的岁末……”

《20世纪科学技术史》

风雪中一辆马车驶进了奉天城,坐在马车上的约翰?霍兰则好奇的打量着车窗外的这座中国城市,作为爱尔兰人对于中国他是陌生的,虽是如此并不妨碍他通过报纸得知许多关于中国人的“谎言”,什么肮脏、卑鄙、不讲卫生,在他看来完全是谎言,至少以他七个月来看,中国人甚至比美国人更讲究卫生,当然乡间的农民除外。

不过,在过去的七个月中,他所接触到的中国,一直都是中国的“殖民地”,而不是中国的本土——直到今天,约翰?霍兰终于来到了中国的本土,来到了奉天。

七个月前,因“扎林斯基”号潜艇下水试验被毁,而陷入人生低价并负债累累的约翰?霍兰接受了来自北洋船舶工业公司的聘请。成为仁川造船厂的一名舰船工程师,而所从事的研究正是他所喜爱的潜艇,在过去的七个月中,他一直在总结着过去的经验以研究新的潜艇。甚至他已经雄心勃勃的计划建造新的潜艇。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突然接到通知——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要对他提交的报告加以审议,而这一委员会是刚刚成立的机构,其是直接向总督负责的机构,当然在某些人的眼中。这个委员会也许是那位总督大人的玩物,但任何人都无法否认,那位总督在科学上有着许多过人之处。

“15万!只需要15万!嗯,10万也可以……”

将视线从车窗外收回之后,约翰?霍兰的心底反复念叨着他所希望得到的资助,尽管他是造船厂的工程师,虽然于仁川造船厂的造船计划中,有海军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帝国的朝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无语的命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语的命运并收藏帝国的朝阳最新章节第383章 朝阳升起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