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钱贵不贵呢?”一个老臣问道。

杜锦宁想了想:“定价应该是普通稻种的两倍。”

大家都点点头。亩产七石的种子,只要不是贵得离谱,没谁不愿意买来种植的。要知道除了种子,人工、肥料、时间的花费都是一样的。有极高的产量,买种子的那点钱就不算什么了。

还没等大家琢磨杜锦宁在这件事上一年能赚多少钱,就听杜锦宁道:“在稻种上赚的钱,我分文不取,全都用来奖励在农业水利做出贡献的人,或资助贫困地区在水利方面的建设。这笔钱之所以不直接交给朝庭,主要是希望专款专用。朝庭可以派一个户部的官员来监督账目及资金走向。”

一听这话,大家心里刚刚生起的那一点点不舒服就烟消云散了。

虽然高产水稻是杜锦宁一个人研究出来的,但在研究的时候,杜锦宁还是朝庭官员,拿着朝庭的俸禄,靠着其他官员为她分担了任内杂事,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研制出来,为此朝庭还赏赐了她丹书铁券。现在封她为长公主也是看在这一份功劳上。

如果杜锦宁就这样把高产水稻占为已有,并且用它来为自己牟利,不让朝庭占一点边,各位老臣是绝对不允许的。

但大家也清楚,杜锦宁研究出来了高产水稻,这种稻种属于国家不假,然而想让人家长年累月地无偿为整个国家培育稻种,也是不合理的。

按他们的想法,稻种出售的利润,杜锦宁可得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收归国库,这样才比较合理。

现在杜锦宁表示无偿长期为国家培育稻种,要求只是将赚取的钱财用作农业水利上,这是为整个国家着想,她自己不占一点利益,还要长期付出,倒让这些老臣对她起了敬佩之心。

整个大宋长江以南都一年两季种植稻谷,可以想见一年需要多少稻种,这一项买卖收益有多大。杜锦宁却想都不想,张嘴就把利润让了出来,这份魄力,即便是他们这些大男人,都自愧不如。

敬佩之余,大家的目光不自觉地往齐伯昆身上瞧。

在他们的认知里,女人嫁进了夫家,那么她的一切都是夫家的。

杜锦宁现在问都不问,直接把这么大一笔利益让出去,也不知齐伯昆会不会心生芥蒂。

齐伯昆对大家的想法心知肚明。

他乐呵呵地站出来,对赵晤拱手道:“锦宁向来是个悲悯天下的孩子,从她写《种田记》,把自己多年的种植经验无私传扬出去,就可见其心怀。对她这种无私胸襟,老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古代农家日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坐酌泠泠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坐酌泠泠水并收藏古代农家日常最新章节完结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