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小时候没有一样玩具,只好自己寻找乐趣,三岁左右时,太平看到蜻蜓停在小树上,就一人悄悄地慢慢地从后面走去,轻轻用手捉住蜻蜓,然后用一根线拴着蜻蜓玩。

有时太平打许多苍蝇,放在竹林边喂蚂蚁,先是一两只蚂蚁发现苍蝇,慢慢地就会来几十只蚂蚁拖苍蝇。后来成千上万的蚂蚁来拖,太平一直看到这些蚂蚁将苍蝇全部拖进洞里才离开。

❦喜欢看龚学长写的漫漫成材路_第二章 困难时期的童年吗?那就记住快小_说的域名kuaixs.cc❦(请来快小_说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

太平小时候家乡没有加工粮食的机器设备,面粉、玉米粉全部是太平妈妈一人用石磨推。石磨约800毫米大,300毫米厚。太平妈妈用根长扁担,她推一头,太平在另一头帮着妈妈推。不到三岁的太平就开始帮妈妈推磨了,开头是推着玩,推一会儿又跑去玩一会儿。大一点妈妈就不让太平去玩了。太平虽然力气小,还不能专门用一根扁担来推磨,但帮着推另一头扁担,妈妈还是要轻松很多。

有一次,太平妈妈背着麦子到南家桥去用水磨磨面粉。那时的水磨与古书上天工开物的水磨一样,木头做的水轮,用皮带带动石磨旋转,磨面粉的效率很低。吃了午饭就与别人一起去,天都快黑了太平还不见妈妈回家。这是太平第一次离开妈妈那么久,心里多么想见到妈妈啊,是不是妈妈出事了,回不来啊。太平和爸爸在外面路边坐着,不停地张望妈妈回来的路。一遍又一遍地问爸爸,“妈妈好久才回来”。那时太平还没有去过南家桥,不知道有多远,只知道比上街还远。大了才知道离家有4、5里路。后来太平妈妈嫌路太远,又要等很久,宁愿自己推也不到南家桥去磨面粉。

四、五岁时,太平一大早起来,背着一个小背筐,跟着比他大许多的孩子到家后面的山坡上拾蘑菇。由于太平没有经验,人又小。跑遍山坡,别人拾了一大筐蘑菇,太平只拾到一两朵。太少太平妈不好做菜,只好放到猪食锅里喂猪。

三岁的太平成了母猪接生员。

太平家里喂了一头母猪,由于喂得太好,猪圈又潮湿,母猪经常站不起来。太平爸爸就叫隔壁的满公公去捉螃蟹来喂母猪。太平与满公公一起到山边的水沟里,满公公背着笆笼(装鱼的),在水沟里弯着腰,看到有螃蟹爬过的洞,就用手伸进洞里摸,捉住螃蟹后就放进笆笼里。那时农村的生态环境没有被破坏,螃蟹、虾和鱼都很多,半天要捉一笆笼(5斤左右)。太平不敢捉螃蟹,只能与满公公一起,光着足在水沟里,到处乱摸一通。有一次太平看到一个洞,伸手去摸,一条蛇一下就蹿了出来。太平三岁左右,什么也不怕,只是惊了一下。

母猪要生小猪了,由于母猪长得太肥,小猪太大,两天都生不下来,母猪躺在地上悲惨地叫着。太平妈妈让太平给母猪接生。她先用剪刀给太平修剪指甲,用肥皂洗干净手,又在太平手上抹上菜油,然后让太平将手指并拢,慢慢地伸进母猪体内,遇到小猪叫太平轻轻地、慢慢地朝外面拖,一来怕伤着母猪,二是怕小猪被拖死,其实小猪早就死在母猪的肚子里。那时太平很小,什么也不懂,用这样的土办法,太平还为母猪接生好几胎。

小死猪被太平妈妈扔了,太平的爷爷又去捡回来,洗干净,用火烧了毛,去掉内脏,用盐腌好后挂在灶上用烟熏干。过年煮好给大家吃。

那时太平爷爷一个人生活,年饭是太平妈妈和太平的二娘一起做。吃年饭之前,太平的爷爷端着刀头肉(有100毫米见方的一块煮熟的猪肉),带上香、蜡、钱纸,先在厅房香火前祭祖先。爷爷来到厅房外石阶下的院子里,朝着厅房下跪叩拜,上石阶到厅房门外再下跪叩拜,进厅房来到香火前,点然香、腊、钱纸后,下跪叩拜祭祖先。然后到后面山上太平的祖祖坟前祭老人。太平总喜欢跑去看爷爷祭祖先,但是太平爷爷从来不叫太平这帮孙子辈下跪。太平跟着爷爷,先到厅屋,再到后山祖祖坟前,然后高高兴兴地跟着爷爷回家,因为可以吃年饭了。

母猪吃螃蟹长得好些,太平爸爸又听别人说喂蛇对母猪的脚更好。于是太平爸爸看到别人打死的蛇,请人将蛇皮剥了,拿回家。那时四川人不吃蛇,太平妈妈出生在广东,她不怕蛇,但她从来不吃蛇。煮蛇时她还是按照四川的风俗,在房子外面用几块石头架起铁锅,抱来柴草,将蛇放进锅里煮,以免蛇味留在房子里。太平妈妈点燃柴草,待火烧旺后就叫太平看着,火要熄了太平就加柴进去。一会儿蛇煮好了,太平看到锅里指拇大一颗颗雪白的油珠,香味特别浓,好想吃一口啊,可是太平煮了好几次蛇,终究没有品尝一下蛇肉的美味。

春夏时节,吃桃子和李子时,太平要将桃子仁和李子仁留着,还到外面去捡桃子仁和李子仁,晒干后用石头砸出仁。有一天太平和满公公一起,走路到街上去卖挑子仁。这是太平第一次独自与小朋友一起上街。在中药店卖了桃子仁,是多少钱也不知道。

太平拿着钱直接到卖李子的地方,也不问多少钱一斤,有多少钱就买多少钱的李子。没有装的东西,太平和满公公两人衣服兜全装满了。两人一边走一边吃李子,还没有到家李子就吃完了。

太平五、六岁时,夜里生产队经常在太平家门前的院子里开会。没有电灯,太平爸爸将煤气灯打好气,点燃煤气灯,一个院子像白天一样明亮。煤气灯烧的煤油,有一根很细的弯了几个圆圈的管子,管子在灯头的上方。细管一头在煤油里,一头对着灯头。依靠打气后的压力,将煤油压向细管内,灯泡燃烧的热能,又将细管加热,使细管内的煤油变为煤气,喷射到用石棉线编织的灯泡上燃烧。石棉灯泡就发出雪白的光。

煤气灯点好后还没有挂上,一些吃叶子烟的人,就去灯上点烟,一不小心把石棉灯泡碰一个洞。洞大了就要换新的石棉泡,新的石棉泡像织的袜子一样软。

晚上开会时,太平这儿坐坐那儿站站,到处都觉得稀奇,到会完了,才进房睡觉。

一天晚上生产队开会到深夜,太平不知他们讨论什么。然后人们将太平家与隔壁二祖祖家的三间古老的木架房子篱笆墙撤了,将三间房子与太平爷爷的两间房子连通。太平爷爷的房子做厨房,三间房中间放八、九张桌子,然后将每家的粮食收集起来,集中到生产队,就成了生产队的食堂。

太平一家人搬进木架房后面,原太平家那低矮潮湿的小厨房里。家里安了一张床,床背靠着原来房子的墙,面对着后面的山岩和竹林,透过两端篱笆墙能看见月光中竹林后面山坡上的祖坟山。山岩与床沿间有一米多的过道,岩边的两个石头上,放着一个大木箱子,一家人的东西都放在这木箱子里。房顶一边搭接在原来的屋檐上,另一边搭在岩边,在岩边用石灰做了条排水沟。

一张架子床,太平爸妈,太平、3岁的弟弟和1岁的妹妹共5人挤在一张床上。实在太挤了,太平爸爸就到大队部去住。那张床原来是太平爷爷的,还是太平的奶奶陪嫁带来的。是一张又宽又大的雕花床,因为是祖传的,太平妈妈一直保存着。

太平的奶奶在太平出生不久就去世了,太平的爷爷是与太平的幺爸(小叔叔)一起住。因为幺爸参加志愿军去抗美援朝了,太平的爷爷独自生活,每年领到一定的补助粮。成立食堂时,太平的爷爷还有一满柜子谷子。那时许多五、六个人的家里,一点谷子都没有。因此太平的爷爷不愿意加入生产队的食堂。太平的爸爸在大队又是财务,做了太平爷爷一个晚上的思想工作,都要天亮了,太平的爷爷才愿意加入食堂。

太平的爷爷也搬到竹林边的猪圈上。农村猪圈上原来有几根木樑,用来放柴草,在上面放一张篱笆,垫上谷草,铺上床单,太平58岁的爷爷,就这样爬上爬下地住在猪舍上了。

一夜之间,不仅收了各家各户的粮,还收了每家的锅,怕人家窩藏粮食自己在家偷着煮饭吃。太平随着收粮的人们从这家跑到那家,从这条沟走到那条沟看热闹。天亮了,太平的妈妈在食堂分回一缽红苕稀饭,给太平一碗,太平第一次吃这样稀的饭。

集体食堂开始时,还有红苕稀饭吃,后来就尽吃红苕。煮红苕吃久了,吃不下了,又吃蒸红苕。

年轻和壮年的劳动力大多到威远县去炼钢铁,留在家里的人,一边种粮,一边用破锅烂铁土法炼铁。

由于粮食产量低,人们的生活非常困难,人们将桑树叶与红苕一起做馍吃。没有桑叶了,又把谷糠磨细,做成馍吃,这种馍吃进嘴里半天也咽不下去。

太平妈妈没有文化,只会教太平一些民间儿歌。用两手食指对着,然后慢慢拿开,边拿开边说:“虫虫飞……虫虫飞……飞到家公家婆(外公外婆)那里去……”。

1958年夏天,太平要上小学了。大队民办小学只有一位教过私塾的教师。报名时叫太平数数,数得到一至十就让报名。报名后太平爸爸请人将家里的一张小方桌和一条木凳抬到学校去。就这样太平背着书包上学了。上课时老师讲的什么太平一句都没有听进去,作业也不做。老师教语文时,也不教拼音,直接教识字,因为老师也不懂拼音。

有一天,老师叫没有做作业的学生站在黑板前,两手抱着头,然后一个一个地问:“你做得起作业吗?”回答做得起时,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做作业。老师第一次问太平时,太平说做不起。最后只有太平一人站在讲台上,这时太平只好回答做得起,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做算术作业。太平那时也不知道怎么做,拿起铅笔就写:3+2=6,4+1=5……。老师坐在太平旁边,看到太平蒙对了就说“做对了”表扬太平,错了的只说错了,应该等于多少。

那些年读书,经常要去生产队劳动,到很远的地方去摘棉花。

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送砖到云龙去修丝厂。因为太平最小,背不起砖。吃过午饭就与他们一起走路到云龙。从金马到云龙丝厂,有17里路,要翻两座山,那时还没有修公路。七岁多的太平,第一次走这样远的路,脚走痛了才走到。当天还要回家,在半路天就黑了。别人身上有点钱,走到半路可以在胜利大队的副食店买杂糖吃。太平没有钱,只有空着肚子回家,到家时太平的妈妈已经睡了。太平的妈妈问太平吃饭了吗?家里什么吃的也没有,食堂的晚饭早就吃过了。太平的妈妈听到太平没有吃晚饭,说:“箱子里有一块花生饼(花生砸油后的饼)”。太平拿着花生饼,啃半天也啃不了多少,饿着肚子就上床睡觉。花生饼是用来喂猪的。太平的妈妈在生产队喂猪,拿了小碗大一块花生饼回家。

那时农村没有文艺活动,别说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偶尔街上放场电影,天要下雨的样子,太平的妈妈就不准太平去看电影。有时街上唱川戏,因为要钱买票,太平每年只能与爸爸一起去看一两场川戏。每天吃了晚饭,天黑就睡觉,这样可以节约点灯的煤油。

太平的妈妈每天吃饭时,先到食堂把饭分回来,将太平和弟弟妹妹的,按各人的定量分了吃。定量少吃不饱。太平比弟妹大些,饭吃得快,吃了赶快跑开,到外边去玩。因为太平不敢看着弟妹们吃饭,没吃饱看别人吃饭心里难受。由于正长身体缺乏营养,太平比同龄人矮小。

1961年11月,太平的爷爷因营养不良得了浮肿病,到离家一里路远的敬老院住。有一天早上,太平的妈妈煮了3个鸡蛋,悄悄地叫太平藏在书包里,让太平上学时给爷爷带去。太平的妈妈千叮万嘱地叫太平不要吃这3个鸡蛋。还叮嘱太平一定要叫爷爷藏着吃,不要被别人看见。

那时一年太平也吃不到两个鸡蛋。只有在生日那天,太平的妈妈才煮一个鸡蛋给太平吃。太平在上学的路上,想着书包里3个鸡蛋,多诱人啊。但是太平想爷爷生病需要营养,始终没有动一下书包里的鸡蛋。到了敬老院原封不动地交给爷爷,太平的爷爷看着3个鸡蛋非常高兴。太平还看到爷爷是与大公公住一个房间,叮嘱爷爷要悄悄地吃,不要被别人看见就上学去了。

大公公是太平爷爷的哥哥。因为太平的祖祖家里很穷,接不到媳妇。经人介绍,接个带着一个儿子生活的寡妇,这个儿子就是太平的大公公。太平的祖祖对大公公非常好,像亲儿子一样。当太平的祖祖老了,分别在太平的爷爷和大公公家轮流着,每家一个月一个月地生活。当太平的祖祖到大公公家去时,大公公提前把太平的祖祖抬到他家里,早早地就把好吃的留着,等到太平的祖祖去时才吃。而太平的爷爷与平时一样,该吃什么就吃什么。后来太平的祖祖生气了,把本来留着准备给自己亲生儿子的一块地,分给了对门山边住太平的大公公。

那3个鸡蛋,太平的爷爷给大公公吃没有,太平就不知道了。那年太平的大公公和爷爷先后相继死去,太平的爷爷死时还没满60岁。

自己家鸡生下的鸡蛋,怎么还得小心地藏着吃呢?在那生活困难的年代里,各家喂鸡生的蛋要上交供销社。生产队给每个人下了上交鸡蛋的任务,在规定时间内要完成上交鸡蛋的任务。那时没有粮食喂鸡,鸡的品种又不好,一只母鸡一个多月最多生十来个鸡蛋,冬天和夏天还不生蛋。一家人喂一两只母鸡,经常完不成生产队交鸡蛋的任务。

太平上了一个多月的一年级,不想读书了,虽然太平已经7岁,还是班里最小的一个学生。太平的爸爸也觉得太平太小不懂事,叫太平上大队的幼儿园。幼儿园就在太平家的院子里,生产队的食堂已搬到另一个原来是地主家的院子。太平上了一学期的幼儿园,在一年级下学期时,太平不想上幼儿园了,想读书。于是太平又去读一年级的下学期,反正那时读书都不正规。太平当然跟不上学习,老师把太平分在慢班。从最基础的开始学。那时太平的作业经常是2分。

太平的妈妈要喂生产队的几十头猪,而且要到外面300米远的井里挑水回来煮猪食。猪食煮好了,要挑到几个院子里去喂。太平的妈妈经常背着太平妹妹做活。后来忙不过来,太平又在一队下面一个院子里读二年级。于是太平的妈妈叫太平到一队去,与太平的爸爸一起住,吃饭也在一队食堂里吃。

虽然一队有大队干部一起跟着吃住,结果一队还没有太平家的四队吃得好。经常是用老的干的白萝卜叶子煮在稀饭里,而且米很少。一队食堂煮饭的阿姨还问太平:“你们四队吃得好些吗?”太平还不敢说吃得好些,还说差不多。因为那年大队的人在四队种了一大块地的姜豆。后来一队的人要来摘,四队的人不准他们摘,还吵架呢。太平去爸爸那里住时,太平的妈妈还叮嘱太平不要说四队吃得好。

问太平吃得好的那个阿姨,就是太平爸爸原来老婆的大儿媳,她的女儿叫王学英,比太平大两岁,在同一班读书。星期天,生产队挖花生,王学英扛着一把锄头,带一个小筐,到挖过花生地里找花生。太平跟着她一起去,太平扛不起锄头,见她挖出来一粒花生,在旁边伸手一抓,带着泥用嘴咬破花生,剥出花生米就吃,王学英也不生气。回到家,遇到太平的爸爸说:“太平好凶啊,我挖出来的花生多数被他吃了”。大家哈哈地笑。

在一队住了一学期,学校搬到四队的甘家沟,太平不在一队住了,又回到自己的家与妈妈一起生活。三年级时换了一个初中生来当老师,太平这个学期的算术全是五分。只有语文较差,每次都是三分。太平读书也有兴趣了,每天一早就到学校去早读,从来不迟到。

有一次太平放学回家,看到一队王叔叔与太平一样大的儿子与另一个男孩在路边的土沟里,捉了一只蟾蜍,正在剥皮。太平问他们用来做什么,他们说用来烧了吃。太平说:“有毒吃不得啊”。他们说:“吃得,昨天已经吃了一只”。结果没几天,两个小孩都死了。

太平再饿,是不乱吃东西的。有一天夜里,一只老鼠钻进了太平家床前的木箱子,去偷吃那块花生饼。太平的妈妈叫太平起来看看。漆黑的夜,没有点煤油灯,太平打开箱子门,老鼠就往外跑,太平一下就把箱子门盖上,把一只大老鼠压死了。太平的妈妈叫太平剥了老鼠的皮,用火烧熟吃。

那时太平的妈妈每年春天都要孵小鸡,有些寡蛋孵不出小鸡臭了,还有的小鸡死在蛋壳内,都没有扔掉。太平的妈妈在锅里把寡蛋和死小鸡煎一下,一点油也没有,吃进口时一股臭味。有一次,太平家喂的兔子死了,太平的妈妈叫太平不要剥皮,用水烫毛,这样可以多吃点。太平烫了半天兔毛,兔毛只拔了一点点。太平的幺爸回来看到后说不烫了,还是剥皮吧。于是幺爸帮太平把兔皮剥了,兔皮一扔掉,隔壁满公公他们马上捡去用火烧毛,烧得半生不熟地吃了。

三年级下学期刚开学,大队的民办学校不办了。于是太平的爸爸找熟人把太平弄到街上的中心校去读书。

中心校离太平家约2里路。一天太平背着书包,沿着上街的小路,来到街旁边的小河边。太平站在河边小桥头,一过桥走几十米斜坡小路就是金马场镇了。太平没有上桥过河,而是沿着河左边小路走20多米,过一叉河的小桥后,再沿着河边走几十米,爬六、七十个台阶的坡来到中心校的北大门。

金马中心校是由一个寺院改成。一进北大门便有一个约30米见方的石板院子,院子的西边是一个古式的戏台,戏台下面还塑有许多的菩萨。进门的左侧房里有许多小灶,是为高年级离家远的学生中午在这里煮饭用的。每天中午放学后,那些不回家的学生,就拿着自己的砂锅,出北门下坡到河边水井打水,淘米、洗红苕。然后爬上山到这里的小灶上,用自己带的柴各自煮午饭,菜就只有从家里带来的一点咸菜。

院子的东面是由一个大殿改成的教室,教室中还分布着四根大木立柱。雨天中午、晚上放学时,全校学生都到这个院子里集合放学。六一儿童节时,也到这个院子里看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文艺节目。

院子的南边是里边另一个院的二层木楼房的背面。从东南角交界处的一个巷子就进入里边的院子,这是一个长40多米,宽七、八米的天井式院子。天井的南、北边是二层木楼。木楼的一层每边有三个教室,二楼是老师的寝室。天井院子的西边楼下,是学校的西大门。西大门外有约七、八十个台阶的石梯,石梯下边就是小河边,石梯右边有一小庙,人们叫金马庙。传说古时经常有人听到这里有马叫,还有人在夜色中看到一条金黄色的马在这里跑。人们便在这里修一个庙子,里边塑有金色的马,这样金马就不到外边乱跑了。后来河对面的街就取名金马场。

小庙后边与学校的山坡上有两根参天大柏树,要三、四人才能合围。太平在后来学圆的周长与真经的关系——л时,算术老师还带着学生来到大柏树旁边,叫学生如何测量大柏树的直径。可惜的是,这两根大柏树在1967年被公社献给县上修记念堂了。

天井院子的东边也是一个由大殿改成的老师办公室,一、二十个老师就在这个大殿里办公。

办公室的左右两边各有一木梯上二楼至老师寝室的走廊。这是一个很陡的小木梯,太平下木梯时还不敢像高年级的学生一样,背向木梯走下来,只敢面向木梯一步一步的退着爬下来。办公室左边靠角处放着一架风琴。

从左边向东穿过办公室,又是一个小的长方行天井。天井的南边是老师厨房。天井东边有两间原来是修士们吃饭的地方改成的教室,两教室间便是学校东边大门。天井北边角有一门进去,左右各有一间教室。办公室到小天井门的左边,又有一个由大殿改成的教室,向西穿过教室有一很小的方行天井,过天井便是北门进来的那个教室了。

学校东大门外,便是学校的操场。靠近校门是一个小操场,小操场下面(1米多高)是一个大操场。平时做课间操和放学集合时,老师就在上面的小操场上,学生们在下面这个大操场上,有时过节也在这里演文艺节目。

学校的南、北边是十多米高的悬崖,悬崖边和西边的山坡上都是怀抱大的各种大树,有黄连树、皂角树、柏树……真是一副古刹的样子,环境真美啊!是一个读书学习的地方。

太平从学校东门进入,走过石板院子,沿着天井走廊,来到老师办公室三年级陈老师办公桌前。陈老师叫太平读了一篇三年级上学校的语文课,就带着太平到西门左边三年级的教室,在最后一排安排了座位,这样太平就在中心校读书了。

当时太平的生产队还有三个原来在中心校读书的高年级学生。他们经常不到学校上学,在路上的河里田里捉鱼和螃蟹。太平跟着他们也不去上学,太平人小,捉不到这些,又不敢下河沟,就在岸上帮他们拿东西。到放学的时间,他们把捉到的东西各自都拿回家,也不分给太平一点,太平也不说一句话,只有眼巴巴地看着他们离去。

老师告诉太平的爸爸太平没上学的事,太平爸爸问太平做什么去了,太平也不说谎,照实给爸爸说。爸爸也没有责骂太平,叫太平以后不要逃学了。但是太平与这几个学生一起上学,怎么会不逃学呢。

那时读书,除了放寒暑假外,还要放好几次农忙假。一个生产队二三百亩地,每年扯红苕地里的草,理红苕藤,割麦子、摘棉花全是太平那帮十多个小孩做。太平在里面又最小,怎么也做不赢他们。割麦子时,他们很快就割了一行,已经休息好久了,太平才割得完一行。有一次太平在理红苕藤时,理到一行的中间,手一伸下去,一条一米多长的蛇一下就窜了出来。吓得太平直往后退。太平大了有点怕蛇了。

那时学校经常请解放前的老雇农——长期帮地主干活的农民,到学校忆苦思甜。他说解放前给地主做活非常地苦,天还没有亮就要上山劳动。住的是最孬的房子,在猪圈上搭铺睡觉。吃的是粗米饭,有时还得吃地主们剰下的饭菜。一个月才打两次牙祭(吃肉)。

他说打牙祭那天,地主先将豆腐之类的菜拿给长工们下酒,等他们吃饱后,才把肉端上桌来。巴掌大一块的肉,吃了一块,第二块就吃不下了,说这是地主剥削他们的一种方式。太平这时饿得肚皮咕咕叫,心想“我一年都吃不到一块肉啊”。

的确那时农村一年也没有吃一次肉,只有队上的猪病死时,每人才能分到一、二两瘟猪肉。连过年都是这样,有好几年过年时,还是食堂分了过年那几天的米,菜也没有,太平的爸爸买了点干杂菌,用这些杂菌和分得的一点瘟猪肉一起煮了一锅汤,和一锅半干的饭就算过年了。吃起来汤还有苦味,太平的爸爸说干了的菌子没有毒没事。太平兄妹们也不管那么多,肚子吃饱最重要。

1961年底,生产队经常在中午和晚上开会要大家讨论,是集体一起吃食堂好吗?还是分灶各家各户自己煮着吃好?不管开多久的会,就是没有一个人发言,不管生产队长如何启发大家,叫大家发言,就是没有一人讲一句话,谁也不敢说食堂不好。太平那时虽然只有十一岁,但是心里想,可能要撤消食堂了。但是只能这样想,不敢说出来,就在妈妈面前也没有说出来。果然过不久,生产队的食堂就撤了,而且每人还分了一分多的自留地。农民的生活就慢慢地好起来。

人们的生活好了,人口出生率就增长得快。太平家本来就有三兄妹,小的一个叫幺妹,意思是最后一个,不再生了。那时没有划生育,太平的妈妈接着又给太平生了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1962年6月,太平的妈妈要生小孩了,太平的爸爸说他去挑两担水回来。太平妈妈说:“你跛足跛手的,还是我去担水吧”。于是太平的妈妈担了两担水在水缸里,到家不一会儿就生了太平的小弟弟。

太平的小弟弟一出生,太平的事情就多了。天天中午放了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洗小娃娃的屎尿布。月子里的尿屎布,特别臭,闻着都想吐。那时太平十一岁,二弟才8岁,每天下午放学回家,两兄弟又挑不起水,还要从外面的水井中往家里抬水。太平的妈妈满月后,继续喂生产队的猪,太平天不亮就得起床,将生产队的一大锅猪食煮熟。才回家吃早饭,然后上学读书。

1962年10月,太平已经在学校西门左侧教室读四年级了,太平的二弟也在对面的教室读一年级。这时南家桥的古式水磨也改建成了小型水力发电机,将电送到街上,打米磨面也用电动机了,学校的办公室和老师寝室也装上了电灯。

一天下午下课后,太平在天井边走廊上玩,二弟在天井对面的走廊上玩。忽然,西门二楼的房樑上,电线嚓嚓地发出一尺多长的蓝色火花,还带有很多的烟雾。太平心里想:“电燃烧起来了,好利害啊,要炸了,房子烧起来塌了怎么办呢?”。于是太平迅速跑过天井,拉着二弟,跑出学校西门,快速跑下七、八十级石梯,来到小河边才敢回头看。

太平和二弟看到学校西门外除有一些学生在走动外,没有什么动静,而且只有太平他们两人跑了这么远,但是太平和二弟还是不敢轻易上去。等了一会儿,太平感觉没有事了,才和二弟一起,慢慢爬上石梯,走进学校西门,进教室听学生说是老师跑去拉下电闸就好了。

放学回家后,太平还不停地与爸爸妈妈讲这件事。太平的爸爸还说太平做得对,遇到这些事情要跑远些。

1963年,太平的爸爸是生产队的财务,在街上管理生产队的铁匠铺和面房。清理他的帐,说太平的爸爸贪污140多元,把他的财务撤了。太平爸爸是跛足,只能做老弱人的活,挣的工分少,家里人口又多,每年不仅在生产队分不到一分钱,还要向生产队倒交钱。

一个叫王远公的人,他的鼻子有毛病,出气不畅通,因此不能做重活。他经常在田边修整桑树技。太平和弟弟一起上学回家时,王远公遇到太平俩兄弟,就指着两人的鼻子,咒骂太平:“你们两个龟儿子,要像某某家一样,全家都要死绝……”。太平两兄弟人又小,心里非常难受,又不敢反抗,只好看看他就走了。结果他没有把太平一家咒倒,没多久他自己就先死了。

1964年太平的妈妈生小妹妹,生下来后,太平的爸爸说养不起,准备送人。别人来抱时,太平的妈妈不愿意,才留下来。太平后来想:“幸亏妈妈把小妹妹留下来啊,不然后来幺妹死了,太平还没有一个妹妹呢”。

太平的大弟弟上学也在中心校,有一次老师批评了他,他就不去上学了。太平的妈妈背着他,强迫他到学校,他在背上一路哭,一路闹。到学校将他放到教室,他一下又跑出教室。后来他就在家看小鹅。以后大队办民办小学,他到民半小学读了两年书。这时家里太困难,太平的爸爸就不要他读书了。十岁的大弟弟天天在生产队做些捡麦子、豌豆、扯红苕地里的草等活,挣工分生活了。

太平四年级时的成绩很差。那时四年级以前是初小,初小毕业要考高小。太平初小升高小时,语文才考29分,算术好一点也只有37分。后来学校决定中心校的初小学生全部升高小,几个远的大队民办校学生,要成绩好的才能进中心校读高小。五年级时,生产队几个高年级的学生小学毕业了,没有一个考上初中。这时太平是生产队里年级最高的学生,原来比太平大两三岁,一起读民办校的同学,现在也在中心校读书,不过比太平要低三个年级。

五年级太平的成绩同样不好,因为以前欠的帐太多,经常下午放学后要被留下来做作业。四则混合运算题是先做乘除,后做加减。在一个式子里,太平就严格按这一定理来做,遇到除在前面时,也要把后面的乘式算了再算前面的除法。因为前面老师讲的课,太平逃学没有听到。后来没有逃学了,太平的成绩才慢慢地好了起来。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漫漫成材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龚学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龚学长并收藏漫漫成材路最新章节第十八章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