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的名字在官场上很出名,在京中的商人们看来,自然就值得投资。

京师中的商人,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就是权贵披着马甲的商号。皇亲国戚、勋贵们一样要吃饭,赚钱的生意他们肯定会插上一手。只是商号多半挂在族人或者仆人名下。

第二种是读书人和商业的结合。

这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商人发达之后,开始培养自己家族的读书人。以此来保证家族长盛不衰。譬如明朝万历朝的首辅张四维。他家就是山-西的大盐商。

别奇怪,山-西产盐。大明朝的盐池有两淮、两浙地区的海盐,直隶长芦也产盐。山-西的盐场是湖盐。

其二,读书人发达之后开始经商。这在明朝很常见。譬如嘉靖朝的首辅徐阶就是大地主,家里深度参与海上贸易。

第三种,科举这种模式,它确实有不好的东西,但又确确实实很公平。所以,读书人不是那么好培养的。特别是进士这个级别的读书人!那么,豪商们会选择有价值的读书人或者朝堂重臣们进行投资。

譬如,两淮的盐商们就是这么干的。但是,这种模式其实根基最不稳。但对于快速崛起的商人们而言,这又是一条可行之路。

卢员外属于第二种。

但是,他家族的生意只是中等规模。毕竟朝堂上的坑位只有那么多,不是每个进士都能走到尚书、侍郎这个位置的!他想投资官场新贵张昭,以期将来的回报。

然而,他并不知道张昭今日下午时又进宫面圣,如果知道只怕就要跳起来,哪里会老神在在的等着周都督搭线?

而且,他也不知道张昭即将解决“缺钱”的问题。

北城外,新军千户所的驻地。

晚间时,军营中依旧是灯火点点。识字、思想的塑造不是一日之功,必须要持续进行。

深夜九点许,林文宁和陈康两人顶着寒风从后勤区的营地里往千户府中而去。

张昭接收了内廷调拨来的二十名工匠。包括其家人。家属肯定是不能住到军营中。而且,工匠们亦不需要参与军事训练。

所以,借助着水泥在建筑上的便利,张昭令林文宁主持,在新军千户所驻地的后门,也就是北面的空地处再建造一个后勤区。同时火器作坊也建在其中。

明代的京师不像现代时,明朝时城外繁华的地带只在南城崇文门外那片,其余地方和农村、乡镇没区别。而且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明帝国的崛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九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九悟并收藏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第七百二十八章 抵达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