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期,无邦无国,却也有下级和上级的隶属关系。比如家长要对子女发号施令,利用喊话的方式就可以解决老大去翻地,老二去狩猎,老三负责饷田

随着人口繁衍,一个家庭发展成一个氏族,上千号人,居住分布的又比较零散,如果和另外一个氏族争夺水源,靠喊话召集本族内的所有丁壮,估计行不通了。这就要派遣一个大家都认识的人作为使者,挨家挨户通知。

氏族兼并成部落,部落兼并成邦国,人口好十几万,幅员上千里。君主有什么旨意要下达给全体子民,要找一个大家都认识的使者,也是不可能的事儿。

接受命令的人和使者不认识,这事儿就不好办,轻则不理你,重则说你招摇撞骗,拉出去喂狗。

君主的旨意如何下达呢,估计朝廷上的那些大臣没少费心思,于是符节就产生了。

朝廷替君主造出一种当时来说很高端的东西,说这东西名字叫符节。代表天子的命令,普天之下,不论远近,符节一到,如朕亲临。

周礼、地官、掌节里记载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可见符节已经开始使用了,只有那么几种用途,算是符节制度的滥觞。

到了秦朝,符节制度已经发展的很完备了,符节也有很多种征税用的竹节状的铜节,发兵作战用的虎节,驿传邮递用的马节等等。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虎节。

虎节又称虎符,一般用铜制成虎形,并剖分成两半,右符留在朝廷,左符发给出征的大将。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是“有所”而已,关键时候还得听君主的。

仗要怎么打,将军说了算;是装装样子还是真打,这个肯定要听君主的,所以大将虽然出征在外,跟朝廷还得时刻保持联系。

兵者,诡道也。一方为了取得胜利,什么招都敢使的,要是有人冒充使者假传君令怎么办,这时就得靠虎符了。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历来为人津津乐道,信陵君是魏王的弟弟,为取得虎符调兵救赵国,费了不少劲。

这个故事也说明了一个问题虎符是很难伪造的。要是能造个假的,多少钱信陵君花不上

虎符分左、右两半,左符有榫,右符对应处便有榫口,这只是其一。虎背上有多条错金条纹,先说错金这道工艺,当时就是很高端的,一般的作坊做不出来,再一个,合符时条纹也得对上。左符,右符的虎腹上都刻着字,分开看谁都不认识,两符合在一起才能认出来是“合同”两字。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残唐仙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阿浪168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阿浪168并收藏残唐仙侠最新章节第三百九十三章 飞龙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