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很相似,慕容垂逃亡前秦十三年后,前秦崩溃,而姬重耳所面临齐国内乱的时间更短,只有两年。公元前643年,一代枭雄姜小白死于诸子争嫡的内乱之中,原来波澜不惊的齐国政坛立刻变成了一个被扔进一根火柴的大油桶,局面极度混乱。

齐国的局面已经彻底失控,到处杀人放火,姬重耳及其从属人员的人身安全已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面对如果混乱复杂的局面,姬重耳居然还在坚持他终老于齐的打算。

幕僚团不想留在齐国等死,说动了姬重耳的夫人姜氏,由姜氏出面,劝姬重耳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让所有人意外的是,任凭姜氏唾沫横飞,说得大义凛然,姬重耳是铁了心留在齐国。姬重耳回了一句:“吾不动矣,必死于此。”

在姬重耳第一次拒绝离齐之后,姜氏苦口婆心的再劝,其中有一句说得非常实际,“齐国之政败矣,晋国无道久矣,从者之谋忠矣,时日及矣,公子几矣。”大意是齐国不是久居之所,晋侯姬夷吾昏道误国,公子回晋即位的时机已经成熟。

见姬重耳没有反应,姜氏有些气急败坏,指着姬夷吾的鼻子大骂“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姜氏想用激将法说动姬重耳离齐,结果还是遭到了姬重耳的拒绝。?

更为过分的是,见劝不动姬重耳,姜氏和赵蓑等人合谋,把姬重耳用酒灌醉,然后趁着夜色,众人带不省人事的姬重耳逃离齐国。而当姬重耳醒来后,居然大发脾气,操起一只戈追着舅舅狐偃乱打,扬言要杀掉狐偃。当狐偃悲壮的说出如果杀我能成就公子大事,我心无憾时,姬重耳居然回答:“这是你说的!如果事不成,我就生吃了你的肉。”表现的非常反常。

姜氏劝姬重耳离齐的动机可以理解,姬重耳是池中潜龙,将来是要做大事的,何况齐国已乱,等死何益。姬重耳宁死不离齐国的动机则有些费解,虽然史料无载,但分析一下,有一个最大的可能:姬重耳不是要给姜小白殉葬,而是等待机会,夺取齐国政权!

如果姬重耳果真有这个想法的话,只能说姬重耳已经丧失了最基本的理性。姬重耳不过是一个寄居之客,他在齐国高层与民间没有任何人脉,姜姓在齐立国四百年,根基深厚,怎么可能轮到一个晋国的落难公子执掌齐国政权。如果姬重耳没有这个想法,那实在无法解释姬重耳为什么宁死不离齐。

不过既然从齐国逃了出去,姬重耳也不会再傻乎乎的回到齐国送死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帝国霸业之崛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大泽天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泽天下并收藏帝国霸业之崛起最新章节第二百三十三章【投笔从戎】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