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采用适当的麻醉技术和方法,保持恰当的麻醉深度,有效避免了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时可能出现的高血压危象,充分利用药物和相关麻醉技术减少病人术中的应激反应。

同时,我们充分使用麻醉输注泵,向静脉输注相关的血管活性药物,以此调控病人的循环动力的稳定性,避免在肿瘤探查的过程中高血压危象以及肿瘤切除后的休克状态的发生。

另外,这类病人由于肿瘤的切除,儿茶酚胺水平随之降低,因此,术中麻醉需要密切配合,在肿瘤切除之前、在有效监测和药物扩张血管的同时进行血液扩容,使病人的血容量尽可能恢复接近常人的水平。此举也是该例病人在肿瘤切除后血压保持平稳(100/60mmHg)的原因之一。

二。术中大出血的可能和对策。

由于该例病人的肿瘤位于多个重要脏器和大血管附近,手术时极有可能引起致命的大出血。因此,我们在术中分别采用了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和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在全身麻醉后,即采取病人自体的血液4个单位(800毫升),同时输入适当比例的晶体和胶体液扩容。手术探查期间适当控制病人的血压,以减少术中出血,以保持良好的手术视野条件。在手术接近尾声时,将病人的自体血液回输到身体中。如此举措与手术医师的努力,有效避免了术中可能的大出血,减少了病人对库存血的依赖以及因为输异体血可能带来的并发症。

三。强调麻醉中监测和麻醉后早期加强监护。

为及时了解麻醉和手术期间病人生命指标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控和干预,除了常规的心电图、体温、排尿量等的检测外,对该例病人我们还采用了有创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的连续监测,并在术中监测动脉血气和电解质,为及时的调控提供了保证。总之,我们从如何配合手术的安全和给手术大夫制造良好的环境方面下了功夫。

协和医院放射科教授杨宁

血管栓塞的探索性尝试

血管造影在“嗜铬细胞瘤”的应用大概有几十年了,早期的文献报道,造影死亡率约是8%。关于“嗜铬细胞瘤”术前栓塞技术,国外有少量的文献报告,国内尚无。协和医院曾有过复发性“嗜铬细胞瘤”无水酒精消融的经验。

此案例实施栓塞的目的主要有三个:

(1)将“嗜铬细胞瘤”的优势供血动脉栓塞,减少外科手术中的出血。

(2)在肿瘤周围造成缺血性的水肿,以利于外科手术中的肿瘤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我们的医生2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袁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袁源并收藏我们的医生2最新章节第63章 北京城里有家医院